瓦斯排完后,满足( ),方准指定专人恢复供电。A.顶板状况良好B.指定专人检查瓦斯C.排放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D.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必须完好

瓦斯排完后,满足( ),方准指定专人恢复供电。

A.顶板状况良好

B.指定专人检查瓦斯

C.排放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

D.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必须完好


相关考题:

只有当停风巷道内瓦斯浓度不超过1%、CO2不超过1.5%,方准人工复电恢复通风,否则要按规定排放瓦斯。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恢复通风前必须(),方可指定专人送电。 A.首先由专人检查瓦斯B.停风区内的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C.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D.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深度不超过0.5%

排放瓦斯前回风系统必须断电撤人,排放后经过瓦斯检查,证明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方可恢复供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当井下持有瓦斯检查仪的人员,发现巷道中局部有瓦斯超限时(1.0%以上)应及时( )。 A.采取措施排放瓦斯B.电话报告矿调度室C.抓紧撤离D.找瓦斯检查员处理

巷道内空气瓦斯混合气体中,瓦斯浓度超过1%、不超过3%时,由()组织排放。A.瓦斯检查工B.通风部门C.安全部门

抽采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是指在规定的排放时间内,在该半径范围内的( )降到安全允许值。A.瓦斯压力或顶板压力B.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C.瓦斯含量或瓦斯抽出量

()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瓦斯。 A.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地点B.瓦斯涌出量较大的地点C.瓦斯变化异常的地点D.硐室E.有瓦斯喷出危险的地点

某矿井下一掘进工作面停风导致瓦斯积聚需要排放瓦斯,由你编制排放瓦斯措施,你认为排放瓦斯措施应包括下面哪些内容?() A.采用控制排放瓦斯的措施B.确定并标明排放瓦斯的流经路线和方向C.明确停电撤人范围D.排放瓦斯所流经巷道内的电气设备的断电、警戒等E.瓦斯排完后,对瓦斯、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

瓦斯排放结束,只有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____时,才允许向排放巷道内送电,恢复工作。 A.0.5%B.0.75%C.1.0%D.1.5%

在冒顶事故抢救处理中,必须有(),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并且注意检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情况。A.专人检查B.安全检查工检查C.监视瓦斯D.监视煤层顶板E.监视有害气体

巷道内瓦斯浓度为1%~3%时,由( )组织排放。A.瓦斯检查工B.安全部门C.通风部门D.矿总工程师

不符合瓦斯检查员工作要求的行为是(  )。A.放炮前后进行一炮三检查B.检查巷道瓦斯情况以其底板为主C.巷道贯通前检查贯通点两面的巷道D.指定在井口等候室交接班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瓦斯,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A、0.5%B、1.0%C、1.5%

排放瓦斯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应符合()的规定。A、煤矿安全规程B、救护规程C、作业规程

灾区排放瓦斯时,必须撤出回风侧的人员,以最短路线将瓦斯引入回风道,排风井口()m范围内不得有火源,并设专人监视。A、30B、40C、50

为什么高瓦斯矿井专用排瓦斯的巷道内瓦斯浓度不得超过2.5%?

排放瓦斯结束后,只有在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A、0.5%B、1.0%C、1.5%

救护队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瓦斯,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

停风区排放瓦斯后,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不超过()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时,方可()局部通风机供电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为什么瓦斯检查员要在巷道顶板附近检查瓦斯?

排放瓦斯结束,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A、0.5%B、0.75%C、1.0%D、1.5%

处理顶板事故时,应当设专人观察顶板及周围支护情况,检查(),防止发生次生事故。A、通风B、瓦斯C、煤尘

判断题救护队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瓦斯,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A对B错

问答题为什么瓦斯检查员要在巷道顶板附近检查瓦斯?

单选题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瓦斯,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A0.5%B1.0%C1.5%

填空题停风区排放瓦斯后,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不超过()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时,方可()局部通风机供电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单选题排放瓦斯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应符合()的规定。A煤矿安全规程B救护规程C作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