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牙周探诊深度的说法下列哪个不正确A、PD>组织学上的龈沟或牙周袋深度B、健康组织探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C、健康组织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3~1/2D、炎症时探针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的结缔组织E、炎症时探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

关于牙周探诊深度的说法下列哪个不正确

A、PD>组织学上的龈沟或牙周袋深度

B、健康组织探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

C、健康组织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3~1/2

D、炎症时探针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的结缔组织

E、炎症时探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


相关考题:

牙周探诊深度(PD)说法不正确的是A.炎症时探针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的结缔组织B.炎症时探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C.健康组织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3~1/2D.PD>组织学上的龈沟或牙周袋深度E.健康组织探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

在牙周炎症明显的部位,牙周探诊的深度常大于组织学上的龈沟深度其原因在于()。A.牙龈组织变薄B.探针选择不当C.组织对机械力的减弱易探针穿通D.附着水平在炎症时降低E.假性牙周袋的存在

牙龈炎时的龈沟,不正确的是A、龈沟探诊可达3mm以上B、加深的龈沟称为龈袋C、龈袋的上皮附着水平位于釉牙骨质界以下的根面上D、牙周探诊深度常大于组织学上的龈沟深度E、龈袋的形成是因牙龈肿胀或增生所致

关于慢性龈炎时的龈沟错误的是A、龈沟探诊可达3mm或更多B、加深的龈沟称为龈袋C、龈袋的上皮附着水平位于釉牙骨质界以下的根面上D、牙周探诊深度常大于组织学上的龈沟深度E、龈袋的形成是因牙龈肿胀或增生所致

关于牙周探诊深度(PD)的说法下列哪个不正确A.PD组织学上的龈沟或牙周袋深度B.健康组织探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C.健康组织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3~1/2D.炎症时探针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的结缔组织E.炎症时探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

牙周检查时利用牙周探针来进行牙周探诊。牙周探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A、牙周袋的深度和附着水平B、龈下牙石的分布C、是否有袋内溢脓D、根面龋E、牙龈退缩程度牙周探诊时,探诊压力应掌握在A、小于10gB、10~15gC、20~25gD、30g左右E、30~50g牙龈组织炎症较重时,用正常力量探诊,探针尖端应终止在A、正好在龈沟底部B、达不到龈沟底部C、结合上皮内D、穿过结合上皮到达结缔组织E、釉牙骨质界处

关于牙周探针和牙周探诊的描述正确的有 A、牙周探针带刻度,每刻度为1mm或2~3mmB、轻柔的探诊压力也会使探针穿透部分结合上皮,使组织学的真正深度略大于探诊深度C、在测量牙周袋时,牙周探针尖始终紧贴牙周袋壁D、探测牙周袋时,牙周探针应与牙长轴平行,探测邻面时,不允许探针向邻面中央倾斜E、在探诊时,支点要稳,用力不可过大

关于牙周探诊深度(PD)的说法下列哪个不正确A.PD>组织学上的龈沟或牙周袋深度B.健康组织探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C.健康组织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3~1/2D.炎症时探针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的结缔组织E.炎症时探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

关于牙周探诊深度(PD)的说法下列哪个不正确A.PD>组织学上的龈沟或牙周袋深度B.健康组织探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C.健康组织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3~1/2D.炎症时探针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的结缔组织E.炎症时探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