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3岁,阑尾中部发现1个直径约0.9 cm的肿块,质硬。切面见肿块呈浅黄色,位于黏膜下,界限不清楚。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脂肪瘤B、腺瘤C、神经纤维瘤D、子宫内膜异位E、神经内分泌肿瘤光镜下:细胞类似肠上皮杯状细胞,排列成小而圆的巢状结构,以向心性生长方式浸润阑尾管壁。细胞轻至中度异型,细胞核受压明显。腺腔结构不明显。增殖活性低,Ki-67指数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GA(+),SYN(+),CD56(+)。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印戒细胞癌B、神经内分泌癌(NEC)C、杯状细胞类癌D、神经内分泌肿瘤1级(NETG1)E、神经内分泌肿瘤2级(NETG2)不能提示阑尾腺癌预后差的特点是A、高度恶性B、进展期C、黏液扩散至阑尾浆膜D、黏液扩散超过右下腹1/4E、非黏液性

患者女,43岁,阑尾中部发现1个直径约0.9 cm的肿块,质硬。切面见肿块呈浅黄色,位于黏膜下,界限不清楚。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脂肪瘤

B、腺瘤

C、神经纤维瘤

D、子宫内膜异位

E、神经内分泌肿瘤

光镜下:细胞类似肠上皮杯状细胞,排列成小而圆的巢状结构,以向心性生长方式浸润阑尾管壁。细胞轻至中度异型,细胞核受压明显。腺腔结构不明显。增殖活性低,Ki-67指数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GA(+),SYN(+),CD56(+)。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印戒细胞癌

B、神经内分泌癌(NEC)

C、杯状细胞类癌

D、神经内分泌肿瘤1级(NETG1)

E、神经内分泌肿瘤2级(NETG2)

不能提示阑尾腺癌预后差的特点是A、高度恶性

B、进展期

C、黏液扩散至阑尾浆膜

D、黏液扩散超过右下腹1/4

E、非黏液性


相关考题:

患者,女,60岁,右侧颊黏膜下肿物8个月,逐渐增大,轻度疼痛,近来在进食时常咬颊,造成局部黏膜糜烂。检查见右侧肿块大小约2cm×2.5cm,界限不清,表面黏膜糜烂,质地硬。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鳞状细胞癌B、淋巴瘤C、特异性感染D、腺上皮恶性肿瘤E、良性肿瘤伴感染

女,48岁,10年前左乳房外上方发现肿块,切取活检,病理报告:乳房囊性增生。最近2个月发现该瘢痕下又有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楚,无痛性渐增大。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 A、门诊随访B、中草药治疗C、雄激素治疗D、手术治疗E、穿刺活检

患者,女,48岁。右乳房发现肿块2个月。查体:右乳房头抬高,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个2cm×2.5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乳腺纤维瘤B.乳腺增生病C.乳岩D.乳房结核E.乳癖

女性 ,50 岁。发现左乳房肿块 1 周。 查体发现肿块位于左乳头外侧 ,5cm × 4cm 大小,质硬,边界不清;腋窝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活动,怀疑为乳腺癌。该病人临床分期属 :A. O期B. I期C. Ⅱ期D. Ⅲ期E. Ⅳ期

共用题干患者,女性,45岁。发现右乳包块3.5cm、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小,界限不清。右侧腋窝触及3个孤立的淋巴结肿块,质硬。患者如进行化疗,白细胞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为A:骨髓抑制B:感染C:免疫力低下D:口腔黏膜溃疡引起E:化疗药剂量过大

共用题干患者,女性,45岁。发现右乳包块3.5cm、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小,界限不清。右侧腋窝触及3个孤立的淋巴结肿块,质硬。乳腺癌的发生多起源于A:腺泡B:乳管上皮C:结缔组织D:乳房皮肤E:乳头

患者,女性,43岁,发现左乳肿块2周,查体发现肿块位于左乳外侧,3cm×2cm大小,质硬,边界清楚。腋窝可扪及一枚肿大淋巴结,活动,初诊为乳癌。该患者按照国际乳癌TNM分期属于A.TNMB.TNMC.TNMD.TNME.TNM

患者,女,48岁。右乳房发现肿块2个月。查体:右乳头抬高,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个2cm×2.5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应首先考虑的是A、乳腺纤维瘤B、乳腺增生病C、乳癌D、乳房结核E、乳管扩张症

患者,女,48岁。右乳房发现肿块2个月。查体:右乳头抬高,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个2~2.5cm肿块,质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应首先考虑的是A、乳腺纤维瘤B、乳腺增生病C、乳腺癌D、乳房结核E、乳管扩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