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8岁,股骨颈骨折术后3周,突发左侧髂窝及股三角区疼痛,左下肢明显肿胀,患肢皮温较对侧高,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初步诊断为A、左下肢静脉曲张B、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C、腹主动脉瘤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左下肢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进一步确定诊断,首选的检查是A、下肢动脉血管造影B、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C、深静脉回流试验D、下肢静脉顺行造影E、Buerger试验

患者,女,58岁,股骨颈骨折术后3周,突发左侧髂窝及股三角区疼痛,左下肢明显肿胀,患肢皮温较对侧高,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初步诊断为A、左下肢静脉曲张

B、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腹主动脉瘤

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E、左下肢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进一步确定诊断,首选的检查是A、下肢动脉血管造影

B、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

C、深静脉回流试验

D、下肢静脉顺行造影

E、Buerger试验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58岁,股骨颈骨折术后3周,突发左侧髂窝及股三角区疼痛,左下肢明显肿胀,患肢皮温较对侧高。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初步诊断为A、左下肢静脉曲张B、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C、左下肢急性动脉血栓形成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腹主动脉瘤进一步确定诊断最佳方法A、深静脉回流试验B、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C、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下肢静脉顺行造影E、Buerger试验哪一项不是护理观察重点A、患肢疼痛缓解情况B、患肢远端皮温、色泽、感觉、脉搏的变化(与健侧对照)C、抗凝治疗期间出血倾向的观察D、患肢主动被动活动情况E、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对于出血倾向观察不正确的是A、定时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B、注意牙龈有无出血C、有无血尿D、皮肤有无散在出血点E、血常规监测

患者女性,64岁,突发性左下肢疼痛,明显肿胀,股三角区及小腿有明显压痛,并见明显静脉曲张,患肢皮肤呈暗红色,应诊断为A、浅静脉炎B、动脉硬化性闭塞症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男,40岁。左胫骨骨折术后3周出现下肢肿胀,股三角区疼痛。查体:左下肢明显肿胀,皮温升高,左侧股三角区压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B、股静脉血栓形成C、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D、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女,40岁。产后卧床5天,突发左下肢肿胀、疼痛。查体:左股三角区压痛阳性,左大腿肿胀,皮温升高,小腿前静脉扩张,无压痛,该患者血栓形成最可能的部位是A、股静脉B、小隐静脉C、腘静脉D、大隐静脉E、髂-股静脉

一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3周,突发左侧髂窝及股三角区疼痛,左下肢明显肿胀,患肢皮温较对侧高。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初步诊断为( )A、左下肢静脉曲张B、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C、左下肢急性动脉血栓形成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腹主动脉瘤进一步确定诊断最佳方法( )A、深静脉回流试验B、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C、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下肢静脉顺行造影E、Buerger试验

男性,73岁,下肢骨折术后一直卧床,术后第4天出现患侧髂窝和股三角区疼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和体温均升高,被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该病人非手术治疗措施中正确的是A、患肢制动B、按摩患肢C、患肢低于心脏平面20~30cmD、急性期时绝对卧床10~14天E、每周测量一次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A、1天内B、2天内C、3天内D、4天内E、5天内若在抗凝治疗时肝素用量过多,应选择的拮抗剂是A、胰岛素B、Vit KlC、鱼精蛋白D、阿司匹林E、葡萄糖酸钙

患者,女,64岁,突发性左下肢疼痛,明显肿胀,股三角区及小腿有明显压痛,并见明显静脉曲张,患肢皮肤呈暗红色,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浅静脉炎B、动脉硬化性闭塞症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女,64岁,突发性左下肢疼痛,明显肿胀,股三角区及小腿有明显压痛,并见明显静脉曲张,患肢皮肤呈暗红色,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浅静脉炎B.动脉硬化性闭塞症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女,64岁,突发性左下肢疼痛,明显肿胀,股三角区及小腿有明显压痛,并见明显静脉曲张,患肢皮肤呈暗红色,应诊断为A.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C.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浅静脉炎E.下肢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