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3岁。因“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T、T椎体骨质破坏。纤维支气管镜于右上肺叶支气管处见新生物,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骨ECT示:T、T、L1、右侧第5肋骨转移性病变。头颅MRI、腹部B超均未发现异常。若患者目前身体活动正常,那么应当接受的治疗不包括( )。A、镇痛治疗B、手术C、化疗D、T、T椎体放疗E、双膦酸盐治疗若对T、T椎体进行放疗,那么镇痛作用维持时间最短的照射剂量与剂量分割是( )。A、DT40Gy/20FB、DT30Gy/10FC、DT20Gy/5FD、DT8Gy/1FE、DT6Gy/1F患者在3个月后突发一侧肢体乏力状况,需要考虑进行的检查是( )。A、头颅MRI,以了解有无脑转移B、脊髓MRI,以了解有无脊髓转移C、腹部CT,以了解有无肝转移D、血生化检查,以了解有无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异常E、暂时不需要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应该马上进行的后续治疗措施为( )。A、分子靶向治疗B、全身化疗C、姑息性放疗辅助脱水治疗D、口服替莫唑胺化疗E、最佳支持对症治疗

患者男,63岁。因“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T、T椎体骨质破坏。纤维支气管镜于右上肺叶支气管处见新生物,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骨ECT示:T、T、L1、右侧第5肋骨转移性病变。头颅MRI、腹部B超均未发现异常。若患者目前身体活动正常,那么应当接受的治疗不包括( )。A、镇痛治疗

B、手术

C、化疗

D、T、T椎体放疗

E、双膦酸盐治疗

若对T、T椎体进行放疗,那么镇痛作用维持时间最短的照射剂量与剂量分割是( )。A、DT40Gy/20F

B、DT30Gy/10F

C、DT20Gy/5F

D、DT8Gy/1F

E、DT6Gy/1F

患者在3个月后突发一侧肢体乏力状况,需要考虑进行的检查是( )。A、头颅MRI,以了解有无脑转移

B、脊髓MRI,以了解有无脊髓转移

C、腹部CT,以了解有无肝转移

D、血生化检查,以了解有无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异常

E、暂时不需要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应该马上进行的后续治疗措施为( )。A、分子靶向治疗

B、全身化疗

C、姑息性放疗辅助脱水治疗

D、口服替莫唑胺化疗

E、最佳支持对症治疗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26岁。因“顽固性呃逆2周”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示:前下纵隔占位性病变,部分膈肌侵犯。此占位性病变可能侵犯的神经是( )。A、喉返神经B、胸交感神经节C、臂丛D、肋间神经E、膈神经

患者,男,32岁。因“头面部肿胀半月”入院。胸部CT示:前上纵隔下部占位性病变。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神经源性肿瘤B、胸内甲状腺肿C、畸胎类肿瘤D、胸腺肿瘤E、恶性淋巴瘤

胸部增强CT不用于以下病变的诊断 A、发现肺门淋巴结B、纵隔淋巴结肿大C、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区别D、肺血管性病变E、胸水性质的判断

患者,女性,26岁。因“顽固性呃逆2周”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示:前下纵隔占位性病变,部分膈肌侵犯。此占位性病变可能侵犯了 A、胸交感神经节B、肋间神经C、臂丛D、喉返神经E、膈神经

患者,女性,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余”入院。患者伴有刺激性咳嗽,在仰卧位时加重。胸部CT示:上纵隔内可见轮廓清晰的占位性病变,呈分叶状,向双侧突出,食管部分受压。I扫描可见上纵隔内热结节。此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A、胸内甲状腺肿B、胸内甲状腺囊肿C、胸腺囊肿D、胸腺肿瘤E、支气管囊肿

MR胸部检查适应证包括 A、纵隔内占位性病变B、肺门占位病变及淋巴结肿大C、胸壁占位病变D、肺内占位病变E、胸膜占位病变

男,67岁,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肺腺癌,胸部CT示左下肺包块,右上纵隔淋巴结肿大,最佳的处理方式为 A、左下肺叶切除术B、术前电视胸腔镜检查C、术前纵隔镜检查D、术前经皮穿刺淋巴结活检E、放化疗

提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上叶支气管新生物,阻塞管腔,病变距隆突1.5cm。病理检查为鳞状细胞癌。左侧支气管各段正常。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包块伴右上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肺动脉干及上腔静脉。痰脱落细胞阴性。患者的最终诊断是A.右上肺恶性肿瘤伴纵隔淋巴结肿大B.右上肺鳞状细胞瘤伴纵隔淋巴结肿大C.右上肺良性肿瘤D.右上肺结核瘤E.右上肺炎性假瘤伴纵隔淋巴结肿大F.右上肺囊肿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胸部增强CT不用于以下病变的诊断A发现肺门淋巴结B纵隔淋巴结肿大C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区别D肺血管性病变E胸水性质的判断

胸部增强CT不用于以下病变的诊断()A发现肺门淋巴结B纵隔淋巴结肿大C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区别D肺血管性病变E胸水性质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