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锄:锄头。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这样。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
下列各句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锄:锄头。
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这样。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向南。
相关考题:
(三)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 。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12.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C.第③小节,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陌上桑》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问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解释这段诗句中画横线字的含义。好:著:(2)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3)简析这段诗句的层次大意。并概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依次分析这段诗句的表现方法及其审美效果。
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1)解释这段诗句中画横线字的含义。愆:将:(2)请按照作品情节的发展,挑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大意的原文。(3)结合诗句分析这段诗句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1、【单选题】(5分) “匪我愆期”中“愆”的含义为()A.延长B.罪过C.错过D.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