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达反应中使用的抗原组合为 A、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B、表面(Vi)抗原和鞭毛(H)抗原C、菌体(O)抗原和表面(Vi)抗原D、菌体(O)抗原、表面(Vi)和鞭毛(H)抗原E、以上均不正确

肥达反应中使用的抗原组合为

A、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

B、表面(Vi)抗原和鞭毛(H)抗原

C、菌体(O)抗原和表面(Vi)抗原

D、菌体(O)抗原、表面(Vi)和鞭毛(H)抗原

E、以上均不正确


相关考题:

肥达反应的原理是:A、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B、凝集反应,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C、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试验E、抗球蛋白试验

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单向扩散试验B、免疫电泳C、免疫比浊D、肥达反应E、外-斐反应

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火箭电泳B、补体结合试验C、免疫妊娠试验D、肥达反应E、中和试验

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A、间接凝集反应B、协同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直接凝集试验,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E、直接凝集试验,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

关于肥达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诊价值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病后3~4周阳性率可达70%以上E、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E、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肥达反应的原理是A.凝集反应,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B.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C.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沉淀反应

肥达反应中使用的抗原组合为A.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B.表面(Vi)抗原和鞭毛(H)抗原C.菌体(O)抗原和表面(Vi)抗原D.菌体(O)抗原、表面(Vi)和鞭毛(H)抗原E.以上均不正确

关于肥达反应,叙述错误的是()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诊价值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D病后3~4周阳性率可达70%以上E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