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竖曲线半径R=5000m,竖曲线上某点距离起点的距离为100m,则该点处的纵距为()。 A、1.00mB、2.00mC、5.00mD、10.00m

设竖曲线半径R=5000m,竖曲线上某点距离起点的距离为100m,则该点处的纵距为()。

A、1.00m

B、2.00m

C、5.00m

D、10.00m


相关考题:

关于平纵组合,正确的说法() A、在凸形竖曲线顶部可插入小半径平曲线B、避免在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C、在凸形竖曲线顶部可设置反向曲线的变曲点D、在凹形竖曲线底部可设置反向曲线的变曲点

某变坡点处相邻纵坡代数差的绝对值为4%,竖曲线长度为120m,则竖曲线半径为()。 A、4800mB、3000mC、4200mD、1600m

我国的缓和曲线采用 ,基本方程为 ,缓和曲线上某点距缓和曲线距离为90m,半径为250m,则缓和曲线参数A为 。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变坡点处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R=5000m。 要求:(1)判断该竖曲线的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某公路纵断面有变坡点,其桩号里程为K2+850.00,高程为132.60m,变坡点前后的纵坡分别为i1=-4.2%,i2=2.5%,变坡点处的竖曲线半径取R=5000m。 (1)判断竖曲线凸、凹性,并计算竖曲线切线长L、切线T、外距E;(4分)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及设计高程;(4分) (3)计算K2+750.00、K3+000.00的设计高程。(4分)

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8%,竖曲线半径R为3000m,则竖曲线的外距E为()。A.2.4mB.2mC.4.8mD.3.8m

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6%,竖曲线半径为2000m,变坡点桩号为K1+200,则该竖曲线起点桩号为()。A.K1+260B.K1+140C.K1+080D.K1+320

某三级公路两相邻纵坡段i1= -2.5%,i2=1.5%,变坡点处的桩号为K4+240,标高为154.00m ,由于受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154.30米,且不高于154.40米。 (1)试确定此竖曲线的半径。 (2)若桩距为20米,试计算竖曲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

某凸型竖曲线半径R=5000m,已知转坡角0.02,则该竖曲线的曲线长L= (m),外距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