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不包括以下哪项?A.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程度及发作时间不同B.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增高C.发作时有ST段抬高的心绞痛D.休息状态下的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不包括以下哪项?

A.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程度及发作时间不同

B.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增高

C.发作时有ST段抬高的心绞痛

D.休息状态下的心绞痛


相关考题: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强度会减少,但是时间延长、较轻负荷即可诱发,休息状态也可发作,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会减弱。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哪项不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A.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一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变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B.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C.休息状态发作或较轻活动即可诱发,包括变异性心绞痛D.贫血、感染、甲亢、心律失常等原因诱发的心绞痛为继发性不稳定性心绞痛E.发作前有血压高、心率快的特点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在于() A.发病诱因不同B.疼痛部位不同C.疼痛性质不同D.发病机制不同

女性,62岁,高血压、糖尿病史5年,4个月前开始有心绞痛,近1个月来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有所加重,昨晚8时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压榨性心前区疼痛,胸骨后明显,向左上肢内侧放射,持续时间约2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理想,故来急诊,入院后发作1次,心电图是V4~V5 ST段下降1.5mm,心肌酶及肌钙蛋白不高。该患者应诊断为A、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组)B、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危组)C、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危组)D、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E、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是A、疼痛持续时间≤20分钟B、无血中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C、48小时内有多次心绞痛发作D、疼痛发作有明确的诱因E、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该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下述哪项为错误的A、吸氧B、心电血压监护C、硝酸甘油静脉滴注D、进行溶栓治疗E、阿司匹林嚼服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A.疼痛持续时间≤20minB.血中心肌梗死标记物的升高与否C. 48h内是否有多次心绞痛发作D.疼痛发作是否有明确的诱因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除外以下哪项( )A.发作时有ST段抬高的心绞痛B.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增高C.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诱发D.休息状态下的心绞痛

男性,56岁,高血压、糖尿病病史3年,3月前开始出现心绞痛,近一个月来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有所加重,昨晚10时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压榨性心前区疼痛,胸骨后明显,向左手内侧放射,持续时间约2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理想,随来急诊,入院后发作1次,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1.5mm,酶学不高,该诊断应为:A.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组)B.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危组)C.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危组)D.稳定型心绞痛

男性,56岁,高血压、糖尿病3年,3月前开始出现心绞痛,近一个月来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有所加重,昨晚10时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压榨性心前区疼痛,胸骨后明显,向左手内侧放射,持续时间约25分钟,含服学生公寓效果不理想,随来急诊,入院后发作1次,心电图示ST段下降1.5mm.酶学不高,该诊断应为:A.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组))B.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危组)C.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危组)D.稳定型心绞痛

1、男性,56岁,高血压、糖尿病病史3年,3月前开始出现心绞痛,近一个月来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有所加重,昨晚10时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压榨性心前区疼痛,胸骨后明显,向左手内侧放射,持续时间约2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理想,随来急诊,入院后发作1次,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1.5mm,酶学不高,该诊断应为:A.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组)B.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危组)C.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危组)D.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