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三首》原文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夜杜甫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课后练习一、诵读,背诵这三首诗。二、你最喜欢这三首诗中的哪些诗句三、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诗句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意蕴2.思乡思亲的诗句有哪些哪句最动人3.写出孤独感的有哪些其中最动人的你认为是哪一句,为什么四、诗中写月色之美的是否都跟人有关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否都是并不单独写月色之美的为什么单元介绍本单元标题为“叩问月亮”,《咏月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另外还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王维的《鸟鸣涧》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8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1、选择三首诗中的一首,写出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能照抄材料)。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咏月诗三首》原文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夜
杜甫
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课后练习
一、诵读,背诵这三首诗。
二、你最喜欢这三首诗中的哪些诗句
三、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诗句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意蕴
2.思乡思亲的诗句有哪些哪句最动人
3.写出孤独感的有哪些其中最动人的你认为是哪一句,为什么
四、诗中写月色之美的是否都跟人有关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否都是并不单独写月色之美的为什么
单元介绍
本单元标题为“叩问月亮”,《咏月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另外还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王维的《鸟鸣涧》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8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选择三首诗中的一首,写出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能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参考解析

解析:1、示例(1)李白《把酒问月》赏析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具气势。诗人停杯沉思,仰苍发问.实际上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现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紧接着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我们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它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示例(2)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示例(3)杜甫《月夜》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题,抒写夫妻怀念的至情,反映了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全诗语浅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紧密。而不失流畅清丽,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歌的首联和颔联互为因果关系。首联写出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颈联是诗人想象妻子在福州望月思恋自己,“湿”“寒”二字突出了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在家辛苦的思念,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而尾联的言外之意是:希望结束天下乱离的悲哀,期待有一个四海升平的安定社会。
2、(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诗中的意象,并能说明其所蕴含的意义;
②能依据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感受诗作的意境。
③能有感情地朗读诗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体会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谈谈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给自己带来的感悟。
(2)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遵循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①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要求,将“掌握诗中的意象,并能说明其所蕴含的意义。能依据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感受诗作的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诗篇”设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②本文三首诗歌作为写景抒情诗,意象丰富,且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因此将“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体会诗歌意境”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初中生情感丰富,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确立时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谈谈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给自己带来的感悟”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咏月诗三首》知识与能力探究教学方案 导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
引出本课内容《咏月诗三首》。
二、学习《把酒问月》
(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
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地传递吗
(五)当堂背诵
三、学习《月下独酌》
(一)简介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四)品读课文
你喜欢诗作中的哪一句或几句说说你的理由。
(五)探究学习
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谈谈你的理解。
2.词中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请试着找出来。
(六)当堂背诵。
四、学习《月夜》
(一)作者简介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1.诗中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四)探究学习
1.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你觉得诗人表达了何种愿望
(五)当堂背诵
五、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
六、学生总结
1.由一位学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
2.四人小组.以“思念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相关考题:

案情简介: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与C&P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1月14日签订了服装购销合同,规定C&P有限责任公司向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供应某样式服装7000件,交货期为2005年6一12月,按月份分批交货,每月1000件。装货口岸为汉堡、鹿特丹、安特卫普,由C&P有限责任公司选择。合同签定以后,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2月17日开出信用证。后,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6一11月6次电函催促C&P有限责任公司发货。C&P有限责任公司在其3次答复中提到,由于货源问题,不能交货,并对迟延发货表示歉意。2005年12月3日,C&P有限责任公司致函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以欧元贬值为由,要求提高合同价格,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没有接受这一要求。终于,2006年2月、3月部分合同履行。C&P有限责任公司仍希望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提高合同价格,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末同意。2007年1月14日,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函告C&P有限责任公司,明确表示:收到该函告后50天内,如果继续不履行交货义务,将提请仲裁,要求赔偿损失。C&P有限责任公司复函称:由于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2月17日开立的信用证已过期,后来又末开立新的信用证,因此解除了C&P有限责任公司的交货义务。 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4月22日向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要求C&P有限责任公司赔偿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的损失,并要求C&P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仲裁的一切费用。 试问:咏荷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的请求是否正当,

写出《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宋·吕本中)原文及释义。

《暗香》是一首()词。A、咏柳B、咏梅C、咏菊D、咏湖

()富察明义的二十首《题红楼梦》第一首就是写的什么?A、咏林黛玉B、咏大观园C、咏曹雪芹D、咏全书之精妙

写出《咏鹅》(唐·骆宾王)原文及其释义。

《把酒问月》是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咏月抒怀诗。请问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写出《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原文及其释义。

形容女子有才华,我们常说“咏絮之才”。曹雪芹形容林黛玉时就用了“堪怜咏絮才”。请问“咏絮之才”的来历和哪位女诗人有关系?

写出《霜月》(唐·李商隐)原文及其释义。

写出《古朗月行》(唐·李白)原文及其释义。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是史湘云三首咏月诗中的句子。

什么是格里高利圣咏?它是怎样形成的?圣咏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时令之环》又叫()?A、《二季杂咏》B、《四季杂咏》C、《六季杂咏》D、《八季杂咏》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是()三首咏月诗中的句子。

被脂砚斋评为“压倒群芳”的史湘云的诗作是()。A、咏芍药B、咏白海棠C、咏梅花D、咏百合

教会音乐在发展初期各地都相当独立,所使用的语言、礼仪也不尽相同,圣歌部分主要有拜占庭圣咏、安布罗斯圣咏、()、摩差拉比圣咏和塞尔特圣咏等五种形式。

咏蝉三绝不包括()A、虞世南的《蝉》B、骆宾王的《咏蝉》C、杜牧的《咏蝉》D、李商隐的《蝉》

问答题《把酒问月》是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咏月抒怀诗。请问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单选题《暗香》是一首()词。A咏柳B咏梅C咏菊D咏湖

问答题写出《咏鹅》(唐·骆宾王)原文及其释义。

问答题写出《终南望馀雪》(唐·祖咏)原文及其释义。

填空题教会音乐在发展初期各地都相当独立,所使用的语言、礼仪也不尽相同,圣歌部分主要有拜占庭圣咏、安布罗斯圣咏、()、摩差拉比圣咏和塞尔特圣咏等五种形式。

单选题咏蝉三绝不包括()A虞世南的《蝉》B骆宾王的《咏蝉》C杜牧的《咏蝉》D李商隐的《蝉》

问答题写出《霜月》(唐·李商隐)原文及其释义。

判断题“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是史湘云三首咏月诗中的句子。A对B错

问答题写出《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原文及其释义。

问答题写出《古朗月行》(唐·李白)原文及其释义。

单选题《时令之环》又叫()?A《二季杂咏》B《四季杂咏》C《六季杂咏》D《八季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