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维也纳的音乐钟》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播放撞钟的声音。同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同学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是钟撞击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闷闷的,声音很大。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钟,不过它和我们刚刚听到的钟声不太一样,它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提到维也纳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音乐、金色大厅等等)对,一提到维也纳,我们自然就想到了音乐。所以今天我们要见到的是会唱歌的钟,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歌声是怎样的。(二)感受体验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的情绪是欢快、喜悦的。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作的组曲《哈利·亚诺什》的第二段。音乐描绘的是主人公哈利从战场归来,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做客的场景,当他走进金碧辉煌的王宫时,听到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钟声。(三)深入赏析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主题旋律谱例,播放乐曲并提问:音乐当中听到相同的部分了吗?它一共出现了几次?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这一段音乐一共出现了四次,我们用A来表示。(板书曲式结构图,留出曲式结构中其他部分的位置)2.分段聆听音乐(1)播放第一段音乐,当听到与主题音乐不一样的地方,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手,示意老师。“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同学们都非常快速的举起了手,前面的钟声是一个歌曲的影子,我们的主人公慢慢的走进了王宫。这一段中我们的主题音乐用A表示,感觉他的心情非常轻松愉快。那么与主题音乐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先用B表示。”B段音乐中,音乐小能手们能告诉我这一段音乐是什么乐器在歌唱?小号,像是威风的卫兵们在列队欢迎。(2)播放第二段音乐,是否又听到了与主题音乐不一样的音乐?它和B一样吗?教师总结:“不一样,那么它与A、B都不同,我们在这里把它记写成C。”这一次又是什么乐器在歌唱呢?对,是圆号。它的声音比小号稍厚重一些,仿佛是王宫里的贵族大臣们在相互聊天。(3)播放第三段音乐,这一段音乐又发生了怎样不一样的故事?与之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它的力度更强了,仿佛是所有的成员都参加到了这次欢庆的盛宴中。最后钟声再次响起,宴会结束。这一段新的旋律与之前的也都不同,因此我们在这里采用D记写。”3.教师再次完成播放音乐,请同学们用1、2、3、4对应表示A、B、C、D音乐主题,当你听到不同的音乐主题时,用手指快速表示。我们这一段音乐采用的是A+B+A+C+A+D+A的形式写成,这种结构在音乐当中叫做回旋曲式。最后,带领学生完整的聆听乐曲,并跟随者乐曲能够哼唱出主题旋律。(四)巩固提高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前后排8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为这段音乐编排表演,完成后请小组上台进行展示,其余的同学一起看看他们分别扮演的是音乐当中哪部分的角色。大家互相推选你最喜欢的小组并说明理由。(五)小结作业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维也纳的音乐钟》,感受了音乐世界的奇幻魅力,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关于维也纳的音乐小资料,下节课大家一起分享。【板书设计】1.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2.简单介绍一下柯达伊。

小学音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课件播放撞钟的声音。同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
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是钟撞击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闷闷的,声音很大。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钟,不过它和我们刚刚听到的钟声不太一样,它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提到维也纳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音乐、金色大厅等等)对,一提到维也纳,我们自然就想到了音乐。所以今天我们要见到的是会唱歌的钟,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歌声是怎样的。
(二)感受体验
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的情绪是欢快、喜悦的。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
《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作的组曲《哈利·亚诺什》的第二段。音乐描绘的是主人公哈利从战场归来,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做客的场景,当他走进金碧辉煌的王宫时,听到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钟声。
(三)深入赏析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主题旋律谱例,播放乐曲并提问:音乐当中听到相同的部分了吗?它一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段音乐一共出现了四次,我们用A来表示。(板书曲式结构图,留出曲式结构中其他部分的位置)
2.分段聆听音乐
(1)播放第一段音乐,当听到与主题音乐不一样的地方,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手,示意老师。
“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同学们都非常快速的举起了手,前面的钟声是一个歌曲的影子,我们的主人公慢慢的走进了王宫。这一段中我们的主题音乐用A表示,感觉他的心情非常轻松愉快。那么与主题音乐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先用B表示。”
B段音乐中,音乐小能手们能告诉我这一段音乐是什么乐器在歌唱?
小号,像是威风的卫兵们在列队欢迎。
(2)播放第二段音乐,是否又听到了与主题音乐不一样的音乐?它和B一样吗?
教师总结:“不一样,那么它与A、B都不同,我们在这里把它记写成C。”
这一次又是什么乐器在歌唱呢?
对,是圆号。它的声音比小号稍厚重一些,仿佛是王宫里的贵族大臣们在相互聊天。
(3)播放第三段音乐,这一段音乐又发生了怎样不一样的故事?与之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它的力度更强了,仿佛是所有的成员都参加到了这次欢庆的盛宴中。最后钟声再次响起,宴会结束。这一段新的旋律与之前的也都不同,因此我们在这里采用D记写。”
3.教师再次完成播放音乐,请同学们用1、2、3、4对应表示A、B、C、D音乐主题,当你听到不同的音乐主题时,用手指快速表示。
我们这一段音乐采用的是A+B+A+C+A+D+A的形式写成,这种结构在音乐当中叫做回旋曲式。
最后,带领学生完整的聆听乐曲,并跟随者乐曲能够哼唱出主题旋律。
(四)巩固提高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前后排8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为这段音乐编排表演,完成后请小组上台进行展示,其余的同学一起看看他们分别扮演的是音乐当中哪部分的角色。大家互相推选你最喜欢的小组并说明理由。
(五)小结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维也纳的音乐钟》,感受了音乐世界的奇幻魅力,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关于维也纳的音乐小资料,下节课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1.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
2.简单介绍一下柯达伊。


参考解析

解析:1.
(1)对于欣赏课而言,赏析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采用“聆听感受——深入赏析——整体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及深接触知识并进一步掌握知识。
(2)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适当讲述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歌曲。
(3)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进行主题旋律哼唱,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更近一步接触音乐。
2.
柯达伊是匈牙利的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匈牙利的音乐教育。1905年,柯达伊和巴尔托克于1905年开始赴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谣,由此,让他渐渐地警觉到需要去改善歌唱的品质,训练优秀的音乐教师和小孩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水准。1920年,他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儿童合唱曲,于1929年,决定使音乐成为每个小孩教育的一部分。后创立了柯达伊教学法,其教学内容包含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等。

相关考题:

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的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以维也纳圆舞曲为主,其最著名的现场音乐会首场曲目是( )。A.《春之声》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C.《皇帝圆舞曲》D.《拉德茨基进行曲》

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1月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向全球乐迷献上传统的新年大礼。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音乐会也以独特方式致敬这位音乐大师。

在中学音乐欣赏课《雨打芭蕉》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30分钟时间来讲授广东音乐的历史,10分钟介绍广东音乐的乐器,并利用最后5分钟的时间聆听该乐曲。该案例违背了哪条音乐课程基本理念?()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B.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是(??)。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C.感受音乐D.理解音乐

中小学音乐审美心理概括起来,主要有音乐情感和音乐兴趣方面的内容。(  )

哪座城市被称为“音乐之城”()。A、巴黎B、维也纳C、威尼斯D、悉尼

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维也纳老城区最重要的建筑是()A、金色音乐大厅B、安可钟和鼠疫柱C、斯特凡大教堂

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始于多少年?

维也纳华尔兹每分钟为60小节,音乐基本节奏1、2、3。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下列属于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代表的是()。A、海顿的《创世纪》B、德彪西的《大海》C、韦伯的《自由射手》D、亨德尔的《水上音乐》

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城市是()A、巴黎B、伦敦C、罗马D、维也纳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音乐匠。

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

德国的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下列城市中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是()。A、伦敦B、巴黎C、罗马D、维也纳

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和丰富的音乐源泉,不仅孕育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音乐作品,还哺育了不少音乐天才。在音乐史上名垂千古的“交响乐之父”、古典主义音乐的卓越创始人海顿,就是在维也纳谱写了大量的交响乐,从而名扬全球的。和海顿同时代的莫扎特,他的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基本上也是这样维也纳居住的时候谱写的。音乐艺术的一代宗师贝多芬虽然生在德国,确实在维也纳想海顿学习作曲并一举成名的。歌曲之王舒伯特,则完完全全生在维也纳,长在维也纳。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莫扎特的作品大部分是在维也纳创作的B、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古典主义音乐的创始人C、贝多芬在维也纳向海顿学习过作曲D、生长在维也纳的舒伯特是歌曲之王

单选题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城市是()A巴黎B伦敦C罗马D维也纳

填空题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音乐会”,是世界上听众最广泛的音乐会,它固定的演出时间是每年当地时间1月1日。

判断题德国的维也纳是音乐之都。A对B错

单选题维也纳老城区最重要的建筑是()A金色音乐大厅B安可钟和鼠疫柱C斯特凡大教堂

填空题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

问答题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单选题下列属于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代表的是()。A海顿的《创世纪》B德彪西的《大海》C韦伯的《自由射手》D亨德尔的《水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