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恒星的质量为B.行星的质量为C.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D.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一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恒星的质量为
B.行星的质量为
C.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D.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宇宙飞船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运行,变轨后的半径为R2,R1R2。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宇宙飞船的A.线速度变小 B.角速度变小C.周期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

(16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1) 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1的表达式;(2) 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求卫星的运行周期T。

关于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星”得名源于他们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B、国际天文学联合公把全天精确划分成88个星座C、被我国古代称为“启明星”的是太阳系的木星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离太阳越近速度越慢

: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变化的是( )A.线速度B.角速度C.速度D.周期

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A.1.8×103kg/m3 B. 5.6×103kg/m3C. 1.1×104kg/m3 D.2.9×104kg/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指向圆心B、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为恒量C、只有法向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圆周运动D、直线运动的法向加速度一定为零

质量分别为 3m 和 m 的两颗恒星 A.和 B.组成双星系统, 仅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 以两星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 在同一平面内做角速度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向心力大小与物体质量、 轨道半径、 角速度平方成正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两恒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B.两恒星的轨道半径相等C.两恒星的线速度相等D.两恒星的周期不等

“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设该卫星离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绕月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由上述信息可知()。A.月球的质量为B.月球的平均密度为C.卫星绕行的速度为D.卫星绕行的加速度为

氢原子可以看成电子在平面内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带电系统。已知电子电荷为e.质量为me,圆周运动的速率为v,求圆心处磁感应强度的值B.

设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轨迹为r (t)=(χ(t),y(t)),其中χ(t)=Rcosωt,y(t)=Rsinωt,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定义为v(t)=(χ′(t),y′(t)),和a(t)=(χ"(t),y" (t))。 (1)求v(t)和a(t);(4分)(3)若一飞行器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且只受重力作用(高度可忽略不计),求其飞行速度的大小(设地球半径为6400千米,重力加速度为g=10米/秒2)。(3分)

从测线上观测到某一波的速度V*=2000m/s,其传播的视周期为T*=0.1S,求该波的视波长及视频率.

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天文学家近期发现第一个太阳系外与地球一般大小的岩石行星——“开普勒-78b”。该行星离所绕恒星的距离不到100万公里(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每隔8.5小时绕其中央恒星公转一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天文学家并不认为“开普勒-78b”会存在生命物质。其主要判断依据是()A、距离所绕恒星太近B、质量和体积太小C、公转周期太长D、没有卫星环绕

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③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B、空间站做匀速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C、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D、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为正,a为负,物体做加速运动B、v为负,a为负,物体做减速运动C、v为负,a为正,物体做减速运动D、v为负,a=0了,物体做减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地球体积很大,所以研究其绕日公转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B、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都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系C、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是不变的D、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t秒末的位移为x,则t秒末质点的速度为()A、v=1.0m/sB、v=atC、v=0.76m/sD、2.0m/s²

一物体从t0=0时刻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发生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设位移中点时刻为t1,速度为v1,时间中点时刻为t2,速度为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v1=v2B、t1>t2,v1>v2C、t1<t2,v1<v2D、t1<t2,v1>v2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为v=6-2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电位),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2m/sB、加速度为-4m/s2C、物体1s末的位移大小为5mD、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m/s

某原子电离后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若该电子在核的静电力作用下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电子运动()A、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大B、半径越小,周期越大C、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D、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

设某行星距太阳为25天文单位,那么,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另一小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恒星周期为2年,则它与太阳的会合周期为()。

第谷是丹麦天文学家。他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行星绕太阳转,而太阳则率领行星绕地球转。他曾制造过许多大型、精密的天文仪器。他多年精心观测得到的资料,为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典定了基础。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他著有《彗星论》《哥白尼天文学概要》等,证明行星是按椭圆形的轨道运行的,行星距离太阳越近,运动越快。他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当时最精确的一份星表,说明行星的运动和位置。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哪个领域的革命?

问答题从测线上观测到某一波的速度V*=2000m/s,其传播的视周期为T*=0.1S,求该波的视波长及视频率.

单选题视向速度法确定系外行星的测定原理包括()。A恒星与行星绕着公共质心旋转和测量恒星亮度的变化B恒星与行星绕着公共质心旋转和恒星光谱周期性红移、紫移C直接观测到恒星的移动和测量恒星亮度的变化D直接观测到恒星的移动和恒星光谱周期性红移、紫移

填空题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最初研究他的导师—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1546--1604)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时发现如果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问题,结果与观察数据存在8’的误差,经过4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了现了开普勒三大定律

单选题下面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弹力、摩擦力外还必须受一个向心力的作用D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线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

填空题设某行星距太阳为25天文单位,那么,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另一小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恒星周期为2年,则它与太阳的会合周期为()。

多选题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三个带电粒子,它们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1和2为质子的轨迹,3为α粒子(氦核)的轨迹.三者的轨道半径关系为R 1>R 2>R 3,并相切于P点.设v、a、T、F分别表示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加速度、周期和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大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v 1>v 1>v 3Ba 1>a 2>a 3CT 1<T 2<T 3DF 1=F 2=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