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比热容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如何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1.吸热计算公式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1: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引导学生从比热容的概念入手,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解题思路:(1)由比热容定义可知,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0.88×103J;(2)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70℃时吸收的热量就是70×2×0.88×103J。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如果以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能否总结出一个物体吸热的一般公式?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2.放热计算公式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引导学生思考此题和问题1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得出结论:问题1是物质升温,求吸收的热量,问题2是物质降温,求放出的热量。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的解决方法,并根据吸热公式写出物质降温时所放出热量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和吸热公式进行比较。学生得出结论:和吸热公式相比,放热公式是用初始温度减去末温度。3.吸放热一般公式教师提出问题: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吸热、放热公式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物质的种类、质量以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此时教师顺势指出:如果用表示温度变化,那么可不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学生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放热的公式可以写成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出示例题: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环节四:小结作业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总结物质吸热、放热的计算公式。作业布置: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表,计算质量均为2kg的砂石和水,都吸收了7.36×104J的热量,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板书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比热容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如何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吸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1: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引导学生从比热容的概念入手,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解题思路:(1)由比热容定义可知,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0.88×103J;(2)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70℃时吸收的热量就是70×2×0.88×103J。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如果以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能否总结出一个物体吸热的一般公式?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2.放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引导学生思考此题和问题1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问题1是物质升温,求吸收的热量,问题2是物质降温,求放出的热量。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的解决方法,并根据吸热公式写出物质降温时所放出热量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和吸热公式进行比较。
学生得出结论:



和吸热公式相比,放热公式是用初始温度减去末温度。
3.吸放热一般公式
教师提出问题: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吸热、放热公式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物质的种类、质量以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此时教师顺势指出:如果用



表示温度变化,那么可不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
学生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放热的公式可以写成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例题: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总结物质吸热、放热的计算公式。
作业布置: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表,计算质量均为2kg的砂石和水,都吸收了7.36×104J的热量,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一、考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