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题回顾题目:《美化生活的装饰布》?3.基本要求:(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一、考题回顾
题目:《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
(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身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进入教室,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的衣服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服饰上充满秩序感和独特装饰性的图案,也可以叫做纹样。如果大家留意观察,会发现这种装饰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由此导入课题《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概念
①教师展示不同纹样的装饰布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装饰布中的纹样都有哪些图案组成?带给大家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花卉、几何图形;感觉很整齐,很有规律。
②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纹样为什么会让人感觉整齐、规律呢?
学生思考得出“重复”这一结论,教师顺势引导:重复的手法有哪些?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纹样的组织形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指运用一个单位纹样,进行上下或者左右的反复连续排列。四方连续指运用一个单位纹样,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连续排列,即单位纹样能够四面无限连续延伸。
2.构图
组织学生前后4人为一小组,继续观察服饰细节,思考并讨论:这些纹样在构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小结:纹样的构图有对称和均衡两种。
3.色彩
教师展示装饰布实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出问题:装饰布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搭配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小结:运用对比色进行搭配,能给人较为明快、鲜艳的感觉;用邻近色或同类色进行搭配,则给人一种和谐、稳定的感觉;在不同的纹样组织形式中加入色彩的变化与搭配,可以设计出许多漂亮的装饰布来。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二方连续为例,向学生简单示范纹样的创作过程,并分步骤讲解:
1.进行构思,拟画草图;
2.将纹样选择一个方向进行重复;
3.根据纹样的用途选择合理的色彩进行着色;
4.调整细节,完善作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展开想象,设计一个简单的二方连续纹样。
学生设计过程中,教师巡视辅导,提示学生色彩的搭配要点。
2.实践结束后,开展以“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展览会,请学生自愿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从作品的组织形式、色彩及构图等方面进行欣赏点评,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并进行情感升华: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独有的方式点缀、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多留心观察,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2.收集生活中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素材的纹样,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

相关考题:

一、考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