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甲+K2SO4溶液②乙+KCl溶液③丙+KOH溶液,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中都有KNO3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是A.HNO3AgNO3NaNO3B.Ba(OH)2NaNO3HNO3C.Ba(NO3)2HNO3AgNO3D.Ba(NO3)2AgNO3HNO3

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甲+K2SO4溶液②乙+KCl溶液③丙+KOH溶液,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中都有KNO3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是

A.HNO3AgNO3NaNO3
B.Ba(OH)2NaNO3HNO3
C.Ba(NO3)2HNO3AgNO3
D.Ba(NO3)2AgNO3HNO3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及“>”、“<”或“=”表示)。

甲、乙、丙三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B、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E、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

用同一装置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阻,甲溶液为500Ω,乙溶液为1000Ω,其电导率之比是()。 A.甲/乙=5/1B.甲/乙=1/5C.甲/乙=2/1D.甲/乙=1/2

甲、乙、丙3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B.乙溶液的pH7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

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B、乙溶液的pH7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

请教:2009年自治州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第1大题第6小题如何解答?【题目描述】第 6 题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 t2℃ 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四个烧杯甲、乙、丙、丁的容量比为3∶4∶8∶10。用甲烧杯装满与水比重相同的A溶液倒入丙烧杯后,用水兑满,然后将混合的溶液倒入乙烧杯至满后,将剩下的部分倒入丁烧杯并用水将丁烧杯注满,问此时乙烧杯中A溶液的浓度是丁烧杯中的多少倍()A、18B、24C、30D、36

在甲、乙、丙三缸酒精溶液中,纯酒精的含量分别占48%、62.5%和争,已知三缸酒精溶液总量是l00千克,其中甲缸酒精溶液的量等于乙、丙两缸酒精溶液的总量。三缸溶液混合后,所含纯酒精的百分数将达56%。那么,丙缸中纯酒精的量是多少千克?A: 8B: 9C: 10D: 12

在甲、乙、丙三缸酒精溶液中,纯酒精的含量分别占48%,625%和2/3,已知三缸酒精溶液总量是100千克,其中甲缸酒精溶液的量等于乙、丙两缸酒精溶液的总量。三缸溶液混合后,所含纯酒精的百分数将达56%。那么,丙缸中纯酒精的量是多少千克?( )A.8B.9C.10D.12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C.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D.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有甲、乙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甲溶液用1.0cm的吸收池测定,乙溶液用2.0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  )。 A. 甲是乙的1/2倍 B. 甲等于乙 C. 甲是乙的lg2倍 D. 甲是乙的2倍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

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是NaCL、NaBr、NaI中的一种,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后颜色变橙色,再向其中加入丙溶液,橙色略变浅,则甲、乙、丙依次是()A、NaClNaBrNaIB、NaBrNaINaClC、NaINaBrNaClD、NaClNaINaBr

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同一有色物质的溶液,用同一波长的光测定,当甲溶液用1cm比色皿、乙溶液用2cm比色皿时获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A、甲是乙的二分之一B、甲等于乙C、甲是乙的两倍D、乙是甲的两倍E、甲是乙的十倍

25℃时10g水最多可溶解2g甲物质,50g水最多可溶解6g乙物质,20g水最多可溶解5g丙物质,比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乙>丙>甲B、丙>甲>乙C、乙>甲>丙

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同一有色物质的溶液,用同一波长的光测定,当甲溶液用1cm的皿乙溶液用2cm的皿时,获得的吸光度相同,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A、甲是乙的1/2B、乙是甲的1/2C、甲等于乙D、乙是甲的两倍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甲、乙两份同一有色物质溶液吸光度。若甲液用1cm吸收池,乙液用2cm吸收池进行测定,结果吸光度相同,甲、乙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A、C甲=C乙B、C乙=2C甲C、C乙=4C甲D、C甲=2C乙

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K2CO3、Ba(NO3)2,H2SO4、K2SO4,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 C与乙、丙、丁发生反应,甲应该是()。A、K2SO4B、H2SO4C、Ba(NO3)2D、K2CO3

单选题甲杯中有浓度为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两杯中取出相同总量的溶液,把从甲杯中取出的溶液倒入乙杯中,把从乙杯中取出的溶液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现在两杯溶液的浓度是(  )。A20%B20.6%C21.2%D21.4%

单选题甲、乙两杯100 g的酒精溶液和一杯250 g的丙酒精溶液,浓度比为1:5:2,向三杯溶液分别加入若干相同质量的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后,浓度比变为2:6:3。问加入酒精溶液后丙溶液浓度是多少?A 10%B 20%C 30%D 40%

单选题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B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E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单选题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A乙、丙溶液的pH也为7B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E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

单选题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碳酸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A乙、丙中溶液的pH值也为7B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E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单选题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B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E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单选题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