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马克思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理论的经济意义,讨论该分析方法与里昂惕夫“投入产出表”之间的关系。

阐述马克思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理论的经济意义,讨论该分析方法与里昂惕夫“投入产出表”之间的关系。


参考解析

解析:(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理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均衡模型出发,并应用于生产理论总量的分析和均衡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构成,与此相对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部类,称作第一部类,用符号“I”表示;一类是制造生活资料部类,称作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其中,c是旧价值的转移,代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预付不变成本;v和m是雇佣工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v用来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可变资本,m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资本积累。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和m三部分组成,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上述两大基本理论前提用公式来表述就是:工(c+v+ m)和Ⅱ(c+v+m)。这两个基本原理,为考察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理论的经济意义。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刻揭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对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学习和理解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充分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①保持宏观经济总量的均衡。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经济总量,关注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同时考虑投资品的供给和需求,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二者之间的均衡。增加需求不仅仅在于总量上的盲目增加投资,因为这势必造成个别行业的投资过热,从而影响总量的均衡和结构均衡。②保持结构均衡。我国仍然处于转轨时期,结构问题是制约市场机制运行的直接因素。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费品供给的联动扩大。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部类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巨大带动的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这表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第二部类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消费品结构失衡上。有资料表明,我国在传统工业消费品上生产能力是闲置的。而同时,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部门却一直发展不快。消费品结构的失衡使得消费品供给出现严重的扭曲:一方面,传统产品如纺织品、普通家电等大量积压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品、多附加值产品如电子信息产品等发展迟缓,供给不足。由此看来,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相等,必须深化改革,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结构均衡和总量的均衡。③合理收入分配,扩大内需。由于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过剩,解决的办法在于从需求管理转变为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从而提高其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我国内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当收入差距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总的消费水平降低。所以政府必须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收入的再分配,提高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收入,使他们潜在的消费意愿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也就得到放大,从而经济失衡也就得到调节。④加强宏观调控,政府要起领导指挥作用。由于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缺陷,无法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完全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合理分配资源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统筹规划,仅仅依靠市场这方面还是不够全面。总之,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里昂惕夫“投入产出表”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表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购买)来源与产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的核心特征是部门间联系,这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强调的两大部类之间的补偿关系式相当一致,可从两点理解:①由马克思再生产图示出发,运用简单再生产的平衡关系,可将其图示改写为里昂惕夫表。马克思的在生产理论中,整个经济由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组成。各类部门社会总产品价值由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c)、所创造的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构成,第1部类的社会总产品、第Ⅱ部类的社会总产品、整个社会总产品和简单再生产条件及扩大再生产条件均构成的平衡关系,即两大部类构成的投入产出表。事实上,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实际上可以直接地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引申出来。②投入产出表式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区别是对经济范畴的解释不同。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他对工资、利润、国民收入本质的解释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投入产出经济学所依据的经济学基础也有西方经济理论,他对利润、工资和国民收入等经济范畴的定义都以此为出发点。

相关考题:

( )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俄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图灵D.里昂惕夫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包括()。 A、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B、人力技能理论C、人力资本理论D、需求相似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和()之间的关系,主要由里昂惕夫的()解决。

投入产出理论是下列()经济学家提出的.A.里昂惕夫B.库兹涅茨C.克拉克D.赤松要

里昂剔夫的投入产出表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魁奈的经济表B.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C.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D.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美籍俄国经济学家沃西里.里昂惕夫(Wassil.W.leotief)在1936年首先提出了()A、甘特图B、运筹学C、投入产出法D、滚动计划法E、计量经济学方法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以及两大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试述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的重要意义。该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请阐述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的两个理论前提是()。A、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B、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与集约型再生产D、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与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采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与赫—俄完全相反的结论。A、保罗?萨缪尔森B、里昂惕夫C、波斯纳D、保罗?克鲁格曼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运动的理论前提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原理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C、劳动二重性理论D、A和B

投入产出理论是下列()经济学家提出的.A、里昂惕夫B、库兹涅茨C、克拉克D、赤松要

“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的,为验证()。A、绝对利益说B、比较成本论C、要素禀赋论D、相互需求原理

何为里昂惕夫之谜?如何解释该迷?

里昂惕夫之谜是对()理论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最开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美国的进出口情况是为了验证()A、H-O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新贸易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

投入产出方法是由()首先提出来的。A、甘特B、泰罗C、梅德福德D、霍桑E、里昂惕夫

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单选题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多选题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包括()。A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B人力技能理论C人力资本理论D需求相似理论

单选题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采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与赫—俄完全相反的结论。A保罗?萨缪尔森B里昂惕夫C波斯纳D保罗?克鲁格曼

填空题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和()之间的关系,主要由里昂惕夫的()解决。

单选题“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的,为验证()。A绝对利益说B比较成本论C要素禀赋论D相互需求原理

单选题里昂惕夫最开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美国的进出口情况是为了验证()AH-O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新贸易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

单选题投入产出理论是下列()经济学家提出的.A里昂惕夫B库兹涅茨C克拉克D赤松要

填空题里昂惕夫之谜是对()理论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