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并对两者加以比较和评述。

试论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并对两者加以比较和评述。


参考解析

解析:(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他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这种流动性偏好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主要有三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又可分为个人交易动机与企业的营业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满足日常支付和交易需要,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一般来说,满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多少成正比,所以可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2)预防动机。为提防不虞之支出或抓住未能预见的有利进货时机,人们必须在持有交易所需货币之外,再保留一定的货币余额,这就是所谓的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由于这部分货币主要也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所以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而不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水平成负相关,而与预期利率升降成正相关。现实利率水平高或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下降,则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现实利率水平低或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上升,则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 基于以上三种动机的货币总需求为L=L1(y)+L2(r),其中,L1,为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2为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y为收入,r为利率。这就是凯恩斯通过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进行分析而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其图形如图17-5所示。

在图17-5中,L1,与利率无关,故为一条垂线,即对利率完全无弹性;L2为利率的减函数,故从左至右向下倾斜。将L1与L2相叠加,便得出货币总需求曲线,如图17-6所示。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说研究的是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因素。 1)总财富。弗里德曼把货币看作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由于总财富难以直接计算,因此,他提出用“恒常收入”这一概念来代替财富。所谓“恒常收入”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所能取得的平均收入,它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指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又叫人力资本。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指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财富。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交易等需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在就业困难时,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较大,所需持有的货币也较多。 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人们持有多少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与其他资产收益大小的比较。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则相反。 4)价格水平。因为弗里德曼所讨论的货币需求,是对支配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余额的需求,而不是对名义余额的需求。弗里德曼认为,这是新、旧货币数量说的基本特征。

(3)二者的比较。①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方面,两者观点不同。凯恩斯理论的观点是,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利率经常变动,货币需求量是不稳定的。而弗里德曼的理论以为,利率的影响很小;恒久收入的影响大,恒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稳定。②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方面,两者观点不同。凯恩斯理论的观点是,货币供给量影响国民收入,但它是通过利率作用来影响的,因而是间接的。而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从长期看,货币供给量不影响国民收入;从短期看,利率影响甚微,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③对政策的选择方面,两者观点不同。凯恩斯理论的观点是,重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而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淡化财政政策,重视货币政策,主张“规则”的货币政策。

相关考题:

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包括() A、平方根率B、惠伦模型C、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D、货币数量论

论述凯恩斯货币需求决定理论。

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利率降低、投资和()

试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比较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传货币导机制理论的区别。

比较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的区别。

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和债券的预期收益率有关。()

下面哪个学派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了人的偏好因素? ( )A.货币主义学派B.现金交易数量说C.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D.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负面效应的理论研究有货币主义和滞涨主义。

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B、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C、两者都认为货币是中性的D、两者都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人们为什么需求货币?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古典学派的理论有何差异?

凯恩斯主义负面效应的理论研究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两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何不同?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由()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A、凯恩斯B、费雪C、弗里德曼D、马歇尔

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点。

比较分析古典学派、现代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

简要评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主张上的差异。

问答题比较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传货币导机制理论的区别。

问答题比较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的区别。

问答题简要评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主张上的差异。

问答题试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判断题凯恩斯主义负面效应的理论研究有货币主义和滞涨主义。A对B错

判断题凯恩斯主义负面效应的理论研究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A对B错

问答题比较分析古典学派、现代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

单选题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B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C两者都认为货币是中性的D两者都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多选题凯恩斯主义产生之前的经济周期理论有()A卡尔多的经济周期理论B纯货币理论C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D投资过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