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是:人民币盯住美元,采用结售汇制,即贸易收支外汇统一由国家购进和卖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不变,之后,我国出现了长达40余月的通货紧缩。 (1)假定总供给对价格为完全弹性(即在P-Y平面上,AS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论证我国这次通货紧缩的机制。 (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如何? (3)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何含义?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启示?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是:人民币盯住美元,采用结售汇制,即贸易收支外汇统一由国家购进和卖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不变,之后,我国出现了长达40余月的通货紧缩。 (1)假定总供给对价格为完全弹性(即在P-Y平面上,AS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论证我国这次通货紧缩的机制。 (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如何? (3)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何含义?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启示?


参考解析

解析:(1)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结果。在总供给方面,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不会产生盲目的、不顾市场需求的、持续大量的过度供给。但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有可能出现因信息、激励和决策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过度供给。在总需求方面,总需求是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与社会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之间存在顺畅的传导通道,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是货币和信贷供应量的不足。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我国1997年发生的通货紧缩主要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量锐减,出口需求对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大量生产企业的出口商品转而内销,加大了国内市场商品的供给,进一步促使国内物价水平下跌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原来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内需的扩大又增加了难度,于是整个社会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不足。其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日、韩及东盟四国货币大幅贬值,使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下跌,以致我国国内同类行业企业的效益下滑,竞争加剧。加之我国对外贸易对外依赖性太强,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贸易的大部分利润流到国外。如果外需比重过大,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重大影响,会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如图18-6所示,出口需求的下降,使总需求曲线AD0左移到AD1,经济中的需求与潜在产出出现了y‘-y1的缺口,总需求的减少引发了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逐渐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下调利率,刺激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 如图18-6所示,总需求曲线从AD,逐渐回复到ADo,经济中的产出又重新回复到潜在产出水平。

(3)以上宏观经济状况说明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抵御冲击方面还很脆弱,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又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的波动,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具体而言,要放松利率管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治理通货紧缩,下调利率是必要的,但同时更应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连续七次下调利率后,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落在较低位线上,如果再继续下调,很可能落入“流动性陷阱”。在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利率的作用受到抑制,利率下调对治理通货紧缩的有效作用也下降。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是结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完善市场机制,而利率市场化是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环节。要在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放开贷款的利率管制,让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灵活确定贷款利率。 改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实施“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固定汇率制度容易导致通货紧缩的发生,使出口面临下降的困难。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有管理而无浮动,成为实际上的固定汇率,中央银行承担全部的汇率风险;二是盯住美元,汇率机制不灵活,使我国外汇受制于美元汇率走势,使我国的汇率政策容易处于被动局面,增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在目前的汇率制度下,一是可能导致资本流入规模的减少及资本外逃倾向,使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赤字;二是随着本外币利差加大,可能引起企业负债币种转换;三是可能诱导社会持有外汇的偏好。因此,要持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要建立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并且汇率稳定的指标应确定为“一篮子货币”,而不是某单一货币,如美元。增加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国内价格回升,降低实际利率预期,有利于摆脱通货紧缩的陷阱。 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说明宏观经济分析要同时考虑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要充分认识到开放经济下,来自国外的冲击对国内经济的深刻影响,及时预测潜在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减轻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政府也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化解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相关考题: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盯住单一美元,此次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无关。( )A.正确B.错误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盯住单一美元,此次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无关。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宏观经济问题,突出表现为货币供给状况较为复杂,资产价格高涨,并出现了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情况,其中:银行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日益扩大,达11 万亿之多;广义货币(M2)与GDP 的比值达1.7,并且2000-2006 年,M0、M1、M2 年均增长分别为10.5%、15.3%、16.5%。此外,2006 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8.5%,外汇储备达1.5 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请你根据上述情况,运用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态进行深入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

论述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该模型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有何启示?

根据案例,回答 81~85 题:1998年—2002年,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为反通货紧缩,我国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使经济从2003年开始至今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第 81 题 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适时地实行了( )的货币政策。A.积极B.稳健C.扩张D.紧缩

根据材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九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较“八五”后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B.“九五”期间我国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有效遏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保持了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C. 针对“九五”后期出现需求不足的迹象,我国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D.“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的持续回落表明我国经济已进入到相当严重的通货紧缩期。

2005年7月,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有(  )。A.以结售汇为核心B.以市场供求为基础C.盯住一篮子货币D.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E.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9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7250元;2011年9月2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623元。据此回答题。上述材料中人民币币值的这种变化有利于()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5月27日人民币对美国汇率中间报价6.8324,较前一交易日回落39个基点。这意味着()①美元外汇汇率升高②人民币升值③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优势将提高④我国通货紧缩有所缓解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10年12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6.826300,2011年4月27日为1:6.494200。上述现象对我国经济将带来的影响是()①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不变、则本币价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②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不变、则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减少③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高——物价全面下跌——通货紧缩④人民币升值——外汇支付能力增强——扩大进口国外商品和扩大企业对外投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05年7月21日晚7点,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通过测算发现,若人民币升值5%,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下降1.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下跌1.2个百分点。如果目前大幅度调整人民币汇率,不排除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所以我国选择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的轻微升幅。 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我国要选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的轻微升幅?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E率形成机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盯住单一美元,此次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无关。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9年10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6.8275元,2008年1月28日为1美元兑换7.1996元。上述汇率变化有利于() ①我国出口贸易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发展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也出现过几次恶性通货膨胀,以至抑制通货膨胀一度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但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在多数月份或者年份呈下降或基本稳定态势,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 请问什么是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0年12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6.6,2011年5月12日为1:6.49。上述现象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中,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不变、则本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减少 ②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不变、则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减少 ③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高——物价全面下跌——通货紧缩——经济滞缓 ④人民币升值——本币对外支付能力增强——进口增加、企业对外投资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1)()(2)()(3)()(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A、通货膨胀B、货币贬值C、通货紧缩D、生产过程经济危机

如果美国发生通货紧缩,其它条件不变,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我国的人民币币值应该()A、升值B、贬值C、不变D、不能确定

问答题论述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该模型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有何启示?

问答题2005年7月21日晚7点,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通过测算发现,若人民币升值5%,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下降1.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下跌1.2个百分点。如果目前大幅度调整人民币汇率,不排除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所以我国选择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的轻微升幅。 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我国要选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的轻微升幅?

多选题2005年7月,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有( )。A以结售汇为核心B以市场供求为基础C盯住一篮子货币D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E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单选题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A通货膨胀B货币贬值C通货紧缩D生产过程经济危机

单选题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5月27日人民币对美国汇率中间报价6.8324,较前一交易日回落39个基点。这意味着()①美元外汇汇率升高②人民币升值③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优势将提高④我国通货紧缩有所缓解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2010年12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6.826300,2011年4月27日为1:6.494200。上述现象对我国经济将带来的影响是()①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不变、则本币价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②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不变、则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减少③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高——物价全面下跌——通货紧缩④人民币升值——外汇支付能力增强——扩大进口国外商品和扩大企业对外投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以下关于汇率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994年之后,我国实行的单一盯住美元的有管理浮动制B2005年7月,我国将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C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成本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D我国已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

多选题2005年7月21日,我国启动新一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关于此次汇改,下列阐述中正确有()。A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B人民币汇率即日升值2%C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D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E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

单选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9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7250元;2011年9月2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623元。据此回答题。上述材料中人民币币值的这种变化有利于()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