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该结构首层框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框架柱总剪力Vt=2400kN,框架柱的侧向刚度总和∑Di=458600kN/m,其中某边柱C1的侧向刚度Dcl=17220KN/m,其反弯点高度hy=3.75m,沿柱高范围没有水平力作用。试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按侧向刚度计算的C1柱底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240B 270C 340D 400

假定,该结构首层框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框架柱总剪力Vt=2400kN,框架柱的侧向刚度总和∑Di=458600kN/m,其中某边柱C1的侧向刚度Dcl=17220KN/m,其反弯点高度hy=3.75m,沿柱高范围没有水平力作用。试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按侧向刚度计算的C1柱底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240
B 270
C 340
D 400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框架柱的侧向刚度D值与下列哪项无关?() A、梁柱线刚度比;B、柱所在的层;C、柱的高度;D、水平荷载值。

当采用D值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如在某层柱底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大于柱顶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如何变化?(  ) A、反弯点位于柱高的中点 B、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上 C、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下 D、无法根据上述条件作出判断

图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所示。[2012年真题]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1.试问,底层柱BC的纵向配筋计算时,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450 B. 470 C. 680 D. 700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假定,将砖抗震墙ZQ改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混凝土抗震墙(包括端柱)的抗侧刚度为250.0x104kN/m,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V=1000kN。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kz(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4 (B)10 (C)20 (D)30

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014年真题]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1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60 B、476 C、610 D、900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假定,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V=1000kN。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4 (B)18 (C)22 (D)25

如图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x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2-26所示。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作答。试问,底层柱BC的纵向配筋计算时,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450B 470C 680D 700

某14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框架柱数量保持不变,房屋高度55.4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假定,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结构基底总剪力V0=16000kN,各层框架所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2400kN,某楼层框架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Vf=1850kN;该楼层某根柱调整前的柱底内力标准值为:弯矩M=土320kN·m,剪力V=±85kN。试问,调整后,该柱应采用的内力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楼层剪重比满足规程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要求。A.M=±320kN·m,V=±85kNB.M=±420kN·m,V=±110kNC.M=±560kN·m,V=±150kND.M=±630kN·m,V=±170kN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3.假定,该结构首层框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框架柱总剪力Vf=2400kN,框架柱的侧向刚度总和其中某边柱C1的侧向刚度DC1=17220kN/m,其反弯点高度hy=3.75m,沿柱高范围没有水平力作用。试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按侧向刚度计算的C1柱底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40 B. 270 C. 340 D. 400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一般办公楼,地下1层,地上20层,房屋高度为74.4m。该楼位于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若该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不均匀,该房屋在仅考虑X向水平地震作用(考虑扭转影响)时,底层某框架柱下端截面计算所得的X向地震弯矩标准值Mxxk= 80kN.m;在仅考虑Y向水平地震作用(考虑扭转影响)时,该柱下端截面计算所得的X向地震弯矩标准值Mxyk=60kN.m。试问,该柱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考虑扭转影响的X向柱下端截面弯矩标准值Mxk(kN . 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A) 87.8(B) 90.7 (C) 94.9(D) 100.0

如图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x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2-26所示。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作答。假定,角柱AD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柱上、下端按“强柱弱梁”要求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同为顺时针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柱AD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175B 200C 225D 250

某高层普通民用办公楼,拟建高度为37.8m,地下2层,地上10层,如题图所示。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且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0=15000kN,G2-9=16000kN,G1=18000kN。假定,该结构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下:结构基底总剪力标准值V0=15000kN(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最大值Vf,max=1900kN。首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Vf=1620kN,柱EF的柱底弯矩标准值M=480kN·m,剪力标准值V=150kN。试问,该柱调整后的内力标准值M(kN·m)、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480、150 B. 850、260 C. 890、280 D. 1000、310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假定,作用于每道横向砖抗震墙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W=400kN。试问,由砖抗震墙引起的与其相连的框架柱附加轴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00 (B)260 (C)400 (D)560

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1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60B.476C.610D.900

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且结构各层框架柱数量不变,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O=8950kN (各层水平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的规定),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060kN。试问,调整后首层框架总剪力标准值(kN),应取用下列何项数值?A 1790B 1590C 1390D 1060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假定,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标准值Vk=800kN。试问,作用于每道横向砖抗震墙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360 (B)280 (C)260 (D)200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分析,由计算得知,某层框架中柱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轴力标准值如表6-2所示。试问,该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轴压力标准值N(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3000B.12000C.11000D.9000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2-16所示,各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及楼层侧向荷载标准值如图2-16所示。假设,该框架满足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的条件,首层柱反弯点在距本层柱底2/3柱高处,二、三层柱反弯点在本层1/2柱高处。试问,一层顶梁L1的右端在该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9B.34C.42D.50

某3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普通办公楼,如题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60m,1~4层层高6.0m,5~38层层高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无薄弱层。说明:HWOCRTEMP_ROC250假定,楼盖结构方案调整后,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10`6kN,底部地震总剪力标准值为12500kN,基本周期为4.3s。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Y向框架部分分配的剪力与结构总剪力比例如题图所示。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Y向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且未经调整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首层V=600kN;各层最大值Vf,max=2000kN。试问,抗震设计时,首层Y向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500 B. 2800 C. 3000 D. 3300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及楼层侧向荷载标准值如下图所示。假设,该框架满足 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的条件,首层柱反弯点在距本层柱底2/3柱高处,二、三层柱反弯点在本层1/2 柱高处。试问,一层顶梁L1的右端在该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9 (B)34 (C)42 (D)50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锅棍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该结构中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下:结构基底总剪力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最大值。某楼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该楼层某柱的柱底弯矩标准值M=596kN*m,剪力标准值V=156kN。试问,该柱进行抗震设计时,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的内力标准值M(kN* m)、W(kN)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对框架部分多道防线概念设计的最低要求?(A) 600、160(B)670、180 (C)1010、265(D)1100、270

某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砌体房屋,底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柱高度H= 4. 2m。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x500mm,各框架柱的横向侧移刚度KC= 2. 5 x 104kN/m,各横向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侧移刚度KQ=330 x 104kN/m(包括端柱)。若底层横向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V = 2000kN,其他条件同上,试问,由横向地震剪力产生的框架柱KZa柱顶弯矩设计值(kN *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2008 年版)作答。(A) 20 (B) 30 (C) 40 (D) 50

假定,该框架边柱底层柱下端截面(基础顶面)有地震作用组合未经调整的弯矩设计值为320kN·m,底层柱上端截面有地震作用组合并经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为312kN·m,柱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试问,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c(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作答。A.185B.222C.266D.290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取某边榀框架(C点处为框架角柱)的一段框架梁,梁截面:b×h=400mm×900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s=30mm,梁上线荷载标准值分布图、简化的弯矩标准值见题图,其中框架梁净跨ln=8.4m。假定,永久荷载标准值gk=83kN/m,等效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k=55kN/m。假定,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结果如下:框架节点C处,柱轴压比为0.5,上柱柱底弯矩与下柱柱顶弯矩大小与方向均相同。试问,框架节点C处,上柱柱底截面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c(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810B.920C.1020D.1150

单选题当采用D值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如在某层柱底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大于柱顶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如何变化?(  )A反弯点位于柱高的中点B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上C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下D无法根据上述条件作出判断

单选题下列关于框架柱侧向刚度D值的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AD值的定义是:使柱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推力B提高与柱相连的梁的线刚度,可以提高D值C当假定与柱相连的梁的线刚度无穷大时,可认为结果无穷大D一般认为底层柱的反弯点在离地1/3h处,其中h指柱高

单选题框架结构在水平作用力作用下采用D值法分析内力及位移,关于D值法和反弯点法之间的区别是()。AD值法和反弯点法的物理意义没有区别,都是以柱抗剪刚度分配楼层剪力BD值法中,柱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刚度的影响,反弯点法假定楼层刚度为无限大,楼层柱反弯点在柱高度的中点CD值法和反弯点法中柱抗剪刚度都考虑了楼层刚度的影响,反弯点法取楼层柱反弯点在柱高度的中点,D值法由计算确定DD值法中,柱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刚度的影响,反弯点法未考虑楼层刚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