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31层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平面如题19~22图所示,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3.8m,结构高度120m。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标准设防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题20:在初步设计阶段,发现需要采取措施才能满足规范对Y向层间位移角、层受剪承载力的要求。假定,增加墙厚后均能满足上述要求,如果W1、W2、W3、W4分别增加相同的厚度,不考虑钢筋变化的影响。试问,下列四组增加墙厚的组合方案,哪一组分别对减小层间位移角、增大层受剪承载力更有效?(  ) A. W2,W1 B. W3,W4 C. W1,W4 D. W1,W3

某31层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平面如题19~22图所示,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3.8m,结构高度120m。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标准设防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



题20:在初步设计阶段,发现需要采取措施才能满足规范对Y向层间位移角、层受剪承载力的要求。假定,增加墙厚后均能满足上述要求,如果W1、W2、W3、W4分别增加相同的厚度,不考虑钢筋变化的影响。试问,下列四组增加墙厚的组合方案,哪一组分别对减小层间位移角、增大层受剪承载力更有效?(  )

A. W2,W1
B. W3,W4
C. W1,W4
D. W1,W3

参考解析

解析:工字形或田字形截面的翼缘比腹板对抗弯刚度贡献更大,且越靠近外侧越有效,框架—核心筒的刚度主要由核心筒提供,核心筒主要是弯曲变形,本题建筑核心筒布置形式为矩形筒体并带内部墙肢,墙肢截面离中性轴越远对增加筒体惯性矩的作用越大,所以增加翼缘墙肢的厚度对核心筒的抗弯刚度效率更高。对于Y向的层间位移角,增加W1的厚度,比增加W2、W3、W4的厚度都更有效。
楼层受剪承载力与剪力墙受剪承载力相关,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式(7.2.10-2):
V≤[1/(λ-0.5)×(0.4ftbwhw0+0.1N×Aw/A)+0.8fyh(Ash/s)hw0]/γRE
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主要由核心筒腹板墙肢承担,即Y向主要由W3、W4承担,W4开洞明显较多,且W4所承担的竖向荷载很小,所以增加W3厚度比W4更有效。
W1,W3对减小层间位移角、增大层受剪承载力更有效,故答案选D。
【考点分析】
本题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对核心筒抗弯刚度概念的理解;
②对楼层受剪承载力概念的理解。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对于弯曲变形为主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而言,提高核心筒的抗弯刚度,对减小层间位移角有明显的作用。
②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主要由核心筒腹板墙肢承担,即Y向主要由W3、W4承担,W4开洞明显较多,且W4所承担的竖向荷载很小,所以增加W3厚度比W4更有效。

相关考题:

某31层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平面如题19~22图所示,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3.8m,结构高度120m。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标准设防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题22:假定,某层连梁LL1截面350mm×7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5,钢筋为HRB400,对称配筋,as=a′s=60mm,净跨l0=3000mm。试问,下列连梁LL1的纵向受力钢筋及箍筋配置,何项满足规范构造要求且最经济?(  ) A. 6Φ22;Φ10@150(4) B. 6Φ25;Φ10@100(4) C. 6Φ22;Φ12@150(4) D. 6Φ25;Φ12@100(4)

某31层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平面如题19~22图所示,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3.8m,结构高度120m。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标准设防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围护结构为玻璃幕墙,试问,计算办公区室外幕墙骨架结构承载力时,100m高度A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W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幕墙骨架结构非直接承受风荷载,从属面积为25m2;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 1.5 B. 2.0 C. 2.5 D. 3.0

某25层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剖面如题28~30图所示,首层及二层层高5.5m,其余各层层高3m,房屋高度80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标准设防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题29:假定,5层墙肢W2如题29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采用HRB400,墙肢轴压比为0.42,试问,墙肢左端边缘构件(BZ1)阴影部分纵向钢筋配置,下列何项满足相关规范的构造要求且最经济?(  ) A. 10Φ14 B. 10Φ16 C. 10Φ18 D. 10Φ20

某31层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平面如题19~22图所示,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3.8m,结构高度120m。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标准设防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题21:假定,结构按连梁刚度不折减计算时,某层连梁LL1在8度(0.20g)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Ehk=-660kN·m,在7度(0.10g)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Ehk=-330kN·m,风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wk=-400kN·m。试问,对弹性计算的连梁弯矩M进行调幅后,连梁的弯矩设计值M′(kN·m),不应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忽略重力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梁端弯矩。 A. -490 B. -560 C. -630 D. -770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a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074 (B)0.090(C)0.093 (D)0.100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基本风压w0=0.55kN/m2,34.0m高度处的风振系数βz=1.6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1.55。假设风荷载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风荷载标准值为0.0kN/m2。试问,在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标准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作答。(A)610 (B)725(C)1040 (D)1450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A.1.7 B.2.2 C.2.6 D.2.8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该建筑位于山坡上,如题27图所示。试问,该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1B.4.1C.3.3D.2.5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核心筒剪力墙Q2第30层墙体及两侧边缘构件配筋如图6-6所示,剪力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为3800kN。试问,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抗滑移承载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900B.4500C.4900D.5500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首层某型钢混凝土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其截面为1100mm×1100mm,按规范配置普通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fc=29.7N/mm2),柱内十字形钢骨面积为51875mm2(fA=295N/mm2),如图6-19所示。试问,该柱所能承受的考虑地震组合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轴力最大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4900B.34780C.32300D.29800

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某层核心筒耗能连梁LL(500mm×9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风荷载作用下剪力Vwk==220kN,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剪力VEhk=1200kN,钢筋采用HRB400,连梁截面有效高度hb0=850mm,跨高比为2.2。试问,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该连梁进行抗震性能设计时,下列何项箍筋配置符合第2性能水准的要求且配筋最小?提示:忽略重力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下连粱的剪力。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锅棍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首层某型钢混凝土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其截面为1100mmx1100mm,按规范配置普通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柱内十字形钢骨面积为51875mm2如图下所示。试问,该柱所能承受的考虑地震组合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轴力最大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34900 (B)34780 (C)32300 (D)29800

某3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普通办公楼,如题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60m,1~4层层高6.0m,5~38层层高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无薄弱层。说明:HWOCRTEMP_ROC250假定,楼盖结构方案调整后,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10`6kN,底部地震总剪力标准值为12500kN,基本周期为4.3s。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Y向框架部分分配的剪力与结构总剪力比例如题图所示。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Y向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且未经调整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首层V=600kN;各层最大值Vf,max=2000kN。试问,抗震设计时,首层Y向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500 B. 2800 C. 3000 D. 3300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进行结构方案比较时,将该结构的外框架改为钢框架。假定,修改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了T1=4.7s(Y向平动),修改后的结构阻尼比取0.04。试问,在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舒适度计算时,修改后Y向结构顶点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脉动系数η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A.1.6B.1.9C.2.2D.2.5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2(按建筑面积37.5mx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作答。(A)2000 (B)2700 (C)2900 (D)3400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A.1.7B.2.2C.2.7D.3.2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锅棍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首层核心筒某偏心受压墙肢截面如下图所示,墙肢1考虑地震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已按规范、规程要求作了相应调整)如下N=32000kN,V=9260kN,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墙体采用C6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试问,其水平分布钢筋最小选用下列何项配筋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提示:假定。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假定,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600k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0.118。试问,当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相同时,多遇地震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标准值M(kN * 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4000 (B)67000 (C)75000 (D)85000

某3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普通办公楼,如题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60m,1~4层层高6.0m,5~38层层高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无薄弱层。说明:HWOCRTEMP_ROC250假定,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定为C级,抗震性能设计时,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主要构件的抗震性能指标有下列4组,如表32A~32D所示。试问,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构件抗震性能设计时,采用哪一组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基本要求(  )注:构件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简称“弹性”;满足屈服承载力要求简称“不屈服”。 A. 表32A B. 表32B C. 表32C D. 表32D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A.600;160B.670;180C.1010;265D.1100;270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锅棍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该结构中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下:结构基底总剪力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最大值。某楼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该楼层某柱的柱底弯矩标准值M=596kN*m,剪力标准值V=156kN。试问,该柱进行抗震设计时,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的内力标准值M(kN* m)、W(kN)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对框架部分多道防线概念设计的最低要求?(A) 600、160(B)670、180 (C)1010、265(D)1100、270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4.0s(Y向平动),T2=3.5s(X向平动),各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最大扭转位移比为1.18,结构总恒载标准值为600000kN,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总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0000kN。试问,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按最小剪重比控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Y向底部剪力(kN),不应小于下列何项数值?A.7700B.8400C.9500D.10500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A.aB.bC.cD.d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某层框架柱KZ1(1200×1200),混凝土强度等级C60,钢筋构造如题24图所示,钢筋采用HRB400,剪跨λ比=1.8。试问,框架柱KZ1考虑构造措施的轴压比限值,不宜超过下列何项数值?A.0.7B.0.75C.0.8D.0.85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第3层核心筒墙肢Q1在Y向水平地震作用按《高规》第9.1.11条调整后的剪力标准值VEhk=1900kN,Y向风荷载作用下剪力标准值Vwk=1400kN。试问,该片墙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忽略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剪力。A.2900B.4000C.4600D.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