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层办公楼拟建造于大面积填土地基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填土厚度7.2m,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措施。建筑基础、土层分布及地下水位等如题6~8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题8:假定,填土为粉土,本工程强夯处理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试问,下列关于间隔时间(d)和平板静载荷试验压板面积(m2)的选项中,何项较为合理?(  ) A. 10,1.0 B. 10,2.0 C. 20,1.0 D. 20,2.0

某多层办公楼拟建造于大面积填土地基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填土厚度7.2m,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措施。建筑基础、土层分布及地下水位等如题6~8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题8:假定,填土为粉土,本工程强夯处理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试问,下列关于间隔时间(d)和平板静载荷试验压板面积(m2)的选项中,何项较为合理?(  )

A. 10,1.0
B. 10,2.0
C. 20,1.0
D. 20,2.0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6.3.14条,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对粉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14~28d;
根据《地处规》附录A.0.2条,平板静载荷实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度决定,且不应小于1.0m2,对夯实地基,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
故答案选D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强夯施工以及平板静载荷试验,包括以下考点:
①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的间隔时间;
②平板静载荷实验的压板面积。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首先由于填土为粉土,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的间隔时间宜为14~28d,答案中的20d满足要求;
②最后由于对夯实地基而言,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m2,答案中2m2满足要求。

相关考题:

建筑场地为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度的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6B、7C、8D、9

某多层办公楼拟建造于大面积填土地基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填土厚度7.2m,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措施。建筑基础、土层分布及地下水位等如题6~8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题7:假定,填土为砂土,强夯前勘察查明地面以下3.6m处土体标准贯入锤击数为5击,砂土经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试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强夯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最小处理宽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 B. 3 C. 4 D. 5

某多层办公楼拟建造于大面积填土地基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填土厚度7.2m,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措施。建筑基础、土层分布及地下水位等如题6~8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题6:设计要求对填土整个深度范围内进行有效加固处理,强夯前勘察查明填土的物理指标见题6表。试问,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预估的最小单击夯击能E(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6表 A. 3000 B. 4000 C. 5000 D. 6000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假定,该项目采用预制管桩基础。试问,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变形计算时,桩基变形指标由下列何项控制?(  )A.沉降量B.沉降差C.整体倾斜D.局部倾斜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如题31~34图所示,下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建筑场地,Tg=0.45s,丙类建筑,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总重力荷载代表值96000kN。 假定,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形分布,如题32图所示。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时,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ψ=0.9。试问,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折减后满足剪重比的要求。A. 4.55FB. 4.95FC. 5.05FD. 5.5F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A. 二级,一级B. 二级,二级C. 三级,二级D. 三级,三级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7.以下关于该档案库抗震设防标准的描述,哪项较为妥当?(  )A.按8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B.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C.按7度(0.15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D.按7度(0.15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某场地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三组。地下水位在-1.000m,地基土层分布及有关参数情况见题21~22图。经判定,②层粉砂为液化土层。为了消除②层土液化,提高其地基承载力,拟采用直径400mm振动沉管砂石桩进行地基处理。 假定,砂石桩的置换率m=11%,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试问,桩的中心距s(m),与下列何项最为接近(  )A. 1.00B. 1.15C. 1.25D. 1.40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试问,建筑的场地类别为下列何项?(  )A.Ⅰ类场地B.Ⅱ类场地C.Ⅲ类场地D.Ⅳ类场地

以下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说法,( )是正确的。A.6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B.7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C.8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D.9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0

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叙述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对应抗震设防的三个地震水准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所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C、设计特征周期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D、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某一高层建筑物箱形基础建于天然地基上,基底标高-6.0m,地下水埋深-8.0m,如图所示: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为判定液化等级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如图所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01)计算液化指数并划分液化等级,下列()是正确的。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该建筑位于山坡上,如题27图所示。试问,该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1B.4.1C.3.3D.2.5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如果烟囱建于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III类。试问,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基础顶面处)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680(B)740(C)820(D)960

某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柱下桩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为敞口形式。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及桩的布置、柱及承台尺寸等,如图5-12所示。该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细中砂层土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土层厚度中心A点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N为6。试问,当考虑地震作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细中砂层土的液化影响折减系数ψl,应取下列何项数值?(A)0 (B)1/3 (C)2/3 (D)1.0

某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联合柱下桩基采用边长为400mm预制方桩.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柱及承台下桩的布置、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假定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柱1传给承台顶面的荷载为:M1=205kN·m,F1=2900kN,H1=50kN,柱2传给承台顶面的荷载为:M2=360kN·m,F2=4000kN,H2=80kN。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试问,承台在柱2柱边A—A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400 B. 2000 C. 3600 D. 4400

某26层钢结构办公楼,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如图5-20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3.0s。钢材采用Q345。

某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联合柱下桩基采用边长为400mm预制方桩.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柱及承台下桩的布置、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假定,②层细砂在地震作用下存在液化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判别。该层土厚度中点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平均值N=11。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有关规定,基桩的竖向受压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⑤层粗砂不液化。 A. 1300 B. 1600 C. 1700 D. 2600

某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联合柱下桩基采用边长为400mm预制方桩.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柱及承台下桩的布置、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假定,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承台的有效高度h0=1400mm。试问,承台受角桩1冲切的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3200 B. 3600 C. 4000 D. 4400

某11层办公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竖向刚度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丙类建筑,Ⅰ类场地。试问,确定该结构需采取何种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措施,应为下列何项?()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某普通多层建筑其结构自震周期T=0.5s,阻尼比ξ=0.05,天然地基场地覆盖土层厚度30m,等效剪切波速vsc=200m/s,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A、α=0.116B、α=0.131C、α=0.174D、α=0.196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可取下列()烈度。()A、《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应的地震烈度C、采用建设单位指定的烈度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B、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C、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D、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单选题某普通多层建筑其结构自震周期T=0.5s,阻尼比ξ=0.05,天然地基场地覆盖土层厚度30m,等效剪切波速vsc=200m/s,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Aα=0.116Bα=0.131Cα=0.174Dα=0.196

单选题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B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C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D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单选题某11层办公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竖向刚度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丙类建筑,Ⅰ类场地。试问,确定该结构需采取何种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措施,应为下列何项?()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多选题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可取下列()烈度。()A《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应的地震烈度C采用建设单位指定的烈度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