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 )次循环后期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A.1B.3C.5D.6

天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 )次循环后期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A.1
B.3
C.5
D.6

参考解析

解析:天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期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相关考题:

建筑工程上用的卵石和碎石的坚固性应用硫酸钠溶液检测,试样应进行()次循环。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 )来检验。 A.硫酸钠溶液法B.抗压强度C.抗拉强度D.压碎指标

下列关于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主要技术要求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0~1.5倍B.天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C.和易性一定时,采用粗砂配制混凝土,可减少拌合用水量,节约水泥用量D.按水源不同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及工业废水E.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确认答案

用硫酸钠溶液检验砂的坚固性其侵烘循环次数为( )。A.2次B.3次C.4次D.5次

隧道混凝土衬砌,天然砂采用硫酸钠溶液进行坚固性试验时,砂样5次循环后的总质量损失应小于( )。A:3%B:5%C:8%D:10%

隧道混凝土衬砌,卵石、碎石采用硫酸钠溶液进行坚固性试验时,砂样5次循环后的总质量损失应小于( )。A:3%B:5%C:8%D:10%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经几次循环后,计算其质量损失?()A、5次B、10次C、15次D、20次

粗骨料的坚固性是指砂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砂的坚固性用硫酸盐溶液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标准要求。

天然砂的坚固性用()检测。A、筛析法B、亚甲蓝法C、水洗法D、硫酸钠溶液法

砂的坚固性是指砂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用硫酸钠溶液检验,砂样经5次饱和烘干循环后其质量损失不大于()。A、3%B、5%C、8%D、10%

天然砂的坚同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次循环后期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A、1B、3C、5D、6

砂的坚固性,一般采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坚固性采用抗压法进行试验,经5次循环后,计算其质量损失。

关于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砂、碎石、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B、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C、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应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需经5次循环后,测定其质量损失百分率。D、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应用硫酸溶液法检验,试样需经5次循环后,测定其质量损失百分率。

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重量损失不应大于()。

用硫酸钠溶液检验砂的坚固性,其浸烘循环次数为()次。A、3B、4C、5D、6

用硫酸纳溶液检验砂的坚固性其侵烘循环次数为()。A、三B、四C、五D、六

砂的坚固性应采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标准规定。A、20次B、15次C、10次D、5次

下列关于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主要技术要求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0~1.5倍B、天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C、和易性一定时,采用粗砂配制混凝土,可减少拌合用水量,节约水泥用量D、按水源不同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及工业废水E、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单选题天然砂的坚同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次循环后期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A1B3C5D6

单选题用硫酸钠溶液检验砂的坚固性,其浸烘循环次数为()次。A3B4C5D6

单选题砂的坚固性是指砂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用硫酸钠溶液检验,砂样经5次饱和烘干循环后其质量损失不大于()。A3%B5%C8%D10%

填空题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重量损失不应大于()。

填空题粗骨料的坚固性是指砂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砂的坚固性用硫酸盐溶液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标准要求。

单选题砂的坚固性应采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标准规定。A20次B15次C10次D5次

单选题天然砂的坚固性用()检测。A筛析法B亚甲蓝法C水洗法D硫酸钠溶液法

单选题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经几次循环后,计算其质量损失?()A5次B10次C15次D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