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学家托马西斯认为,道德与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旨在求得个人的内心和平,而法律则调整人们的外在活动,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谋求外部世界的和平。对于此论述应作的理解是(  )。A.这一观点被康德所重述,科学地划分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B.事实上,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是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也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所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C.这一观点将是否具有外界强制性作为区分道德和法律界限的标准是不能成立的D.在托马西斯的观点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差别,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点补充: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而论,社会主义道德对于人们的要求比法律要高

德国法学家托马西斯认为,道德与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旨在求得个人的内心和平,而法律则调整人们的外在活动,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谋求外部世界的和平。对于此论述应作的理解是(  )。
A.这一观点被康德所重述,科学地划分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
B.事实上,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是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也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所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C.这一观点将是否具有外界强制性作为区分道德和法律界限的标准是不能成立的
D.在托马西斯的观点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差别,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点补充: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而论,社会主义道德对于人们的要求比法律要高


参考解析

解析:【精解】托马西斯的观点在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尤其是天主教会方面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对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的解释是不科学的。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也有相互作用。二者都具有外界强制性,区别在于强制的形式,道德的强制性一般体现为社会舆论的谴责,法律则由国家强制力所保证。而对于二者的调整范围来讲,社会主义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为广。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来讲,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要求要比法律要高。

相关考题:

以下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外在行为,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还规范人们的心理动机B.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C.在通常情况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违背道德,而违背道德的行为未必违反法律D.法律是道德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道德的有益补充

作为社会调节规范,道德只调整人的内心动机而法律只调整人的外部行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既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又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

划分法的部门的首要标准是()A.人们研究和理解法律的需要B.各法律部门的稳定和平衡C.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D.法律调整的专门机制

法律惩罚侮辱国旗的行为,但无法强迫人们热爱祖国;法律惩罚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父母的行为,但无法强迫人们尊敬父母;法律惩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但并不禁止人们从内心赞同市场经济...这说明()A.法调整人的行为而不调整社会关系B.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而不是人的行为C.法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对人的思想和观念不产生影响D.法以人的行为为直接调整对象,并通过调整行为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道德用以评价和影响人们的各种活动是通过()。 A、法律规范B、管理制度C、社会舆论D、习惯力量E、人们内心信念

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 )A.内心世界B.外部行为C.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D.内心世界或外部行为

以下关于法律与道德差异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①法律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道德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与心理动机;②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③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④法律与道德都既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也调整人们的心理动机。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关于法律与道德规范调整范围,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B.人们的心理动机和精神世界属于道德的调整范围C.法律调整的对象侧重于人们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D.道德调整范围更广泛,调整对象侧重于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道德在调整规范人们行为时主要依靠()。A、社会舆论B、内心信念C、传统力量D、人们的自觉维护E、法律强制

()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A、态度B、法律C、道德D、规则

所谓道德,就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主要以善恶荣辱,正义和非正义等为标准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是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A、道德B、纪律C、职业道德D、法律

道德是依靠()的力量,以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权利和义务等道德观念来评价每个人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A、内心信念B、传统习惯C、社会舆论D、法律法规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是()A、法律调整人的内心,道德调整人的外部行为B、法律具有外界强制力,道德不具有外界强制力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广D、道德比较具体,而法律则比较抽象

划分法的部门的首要标准是()A、人们研究和理解法律的需要B、各法律部门的稳定和平衡C、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D、法律调整的专门机制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依靠()等力量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政治信仰B、内心信念C、社会舆论D、传统习惯

以下关于法律与道德差异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①法律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道德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与心理动机; ②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③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 ④法律与道德都既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也调整人们的心理动机。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以下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外在行为,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还规范人们的心理动机B、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C、在通常情况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违背道德,而违背道德的行为未必违反法律D、法律是道德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道德的有益补充

道德可以依靠内心信念的力量来维持对人们行为的调整。内心信念是指()。A、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B、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C、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D、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是靠()来维持的。A、内心信念B、风俗习惯C、社会舆论的力量D、法律

单选题道德可以依靠内心信念的力量来维持对人们行为的调整。内心信念是指()。A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B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C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D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多选题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是靠()来维持的。A内心信念B风俗习惯C社会舆论的力量D法律

单选题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是()A法律调整人的内心,道德调整人的外部行为B法律具有外界强制力,道德不具有外界强制力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广D道德比较具体,而法律则比较抽象

多选题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

单选题内心信念是()。A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B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C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D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单选题()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A态度B法律C道德D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