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电缆终端热像特征为以保护层接地连接为中心的发热,温差5~10K。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电缆终端热像特征为以保护层接地连接为中心的发热,温差5~10K。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电缆红外热像应检测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分支处及接地线(如可测)等部位,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 )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物体发射率近似值为0.78的有()。白砖$;$丝绸$;$羊毛$;$皮肤$;$木材

《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第1分册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以下电压致热型温差判据为0.5-1K的设备有()(A)氧化锌避雷器 (B)合成绝缘子 (C)移相电容器 (D)瓷绝缘子

依据红外热像检测细则规定,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判断为危急缺陷时,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10kV浇筑式电压互感器热像特征为以本体为中心,整体发热。处理建议为特性或局部放电量试验。

依据红外热像检测细则规定,红外测温,精确测温要求,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多云天气、夜间或晴天日落2h 后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要求在红外热像一般检测时,被测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取0.9左右。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风速风级关系表,风力等级为2级,风速为1.6~3.5m/s。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要求在红外热像一般检测时,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____)%。65$;$75$;$80$;$85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检测天气以( )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A)晴天 (B)多云 (C)阴天 (D)下雨

《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第1分册红外热像检测细则》:红外检测对环境温度的一般检测要求是不宜低于( )℃0$; $5$; $10$; $-5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油浸式电压互感器热像特征为整体温升偏高,且中上部温度大,处理建议为()。伏安特性试验$;$介质损耗测量$;$空载、油色谱及油中含水量测量$;$局部放电量试验$;$交流耐压试验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地面特征为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小树枝摆动,风速为( )m/s。(A)0.3~1.5 (B)5.5~7.9 (C)3.4~5.4 (D)8.0~10.7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地面特征为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小树枝摆动,风速为()m/s。0.3~1.5$; $5.5~7.9$; $3.4~5.4$; $8.0~10.7

依据红外热像检测细则管理规定,红外测温中,一般检测对环境的要求( )。 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85% $;$ 风速一般不大于5m/s $;$ 天气以阴天、多云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

红外热像检测,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5K时,宜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缺陷类型的判断方法有( )、档案分析判断法、实时分析判断法。(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同类比较判断法 (C)图像特征判断法 (D)相对温差判断法

《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第1分册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以下电压致热型温差判据为0.5-1K的设备有( )氧化锌避雷器$;$合成绝缘子$;$移相电容器$;$瓷绝缘子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以下电压致热型温差判据为2-3K的设备有()(A)油浸式耦合电容器 (B)高压套管 (C)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D)电缆终端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油浸式电压互感器热像特征为整体温升偏高,且中上部温度大,处理建议为()。(A)伏安特性试验 (B)介质损耗测量 (C)空载、油色谱及油中含水量测量 (D)局部放电量试验 (E)交流耐压试验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中规定,屋顶材料温度为20℃时,屋顶的发射率近似值为()。0.89$; $0.3~0.4$; $0.93$; $0.91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红外热像检测时,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5K应加强监测,超过10K应申请停电检查

红外热像检测,发热点温升值小于()K时,不宜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A、5B、10C、15D、20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红外热像检测部位包括:()及电缆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A、检测变压器箱体B、引线接头C、套D、储油

电力电缆开展红外热像检测试验,主要检测的部位是()。A、电缆终端B、非直埋式电缆中间接头C、交叉互联箱D、外护套屏蔽接地点

变压器红外热像检测主要检测()。A、变压器箱体B、储油柜C、套管D、引线接头E、电缆终端

高压电缆红外热像检测带电检测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应加强监测,超过()℃应申请停电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