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线测量时,通常采用返侧丈量,为保证量距精度,最少应测量()测回。A、 一B、 二C、 三D、 四

基准线测量时,通常采用返侧丈量,为保证量距精度,最少应测量()测回。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参考解析

解析:2018新教材P17, 返测丈量,当全段距离量完之后,尺端要调头,读数员互换,按同法进行返测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测回,一般应测量两测回以上。量距精度以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

相关考题:

用钢尺量距时,评定丈量结果的精度,通常用()。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丈量,取平均值为丈量结果。A、重复B、三次C、往、返D、四次

为防止量距中测量错误和提高测量精度,需()。 A.要往丈量一次B.要返丈量一次C.要往返各丈量一次D.以上都不对

在基准线测量中,量距精度是以两测回的()与距离之比表示。A、平均值B、最大值C、最小值D、差数

当贯通面一侧隧道长度大于1km时,一般可采取()方法提高定向测量精度。A、增加角度测回数B、采用精密仪器C、钻孔投测坐标点D、加测陀螺方位角E、加强联系测量

与三角测量比较导线测量适合的测区是()A平坦区B械建区C水准测量方便的测区D量距方便的测区E丈量基线方便的测区

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保证量距精度的方法:(),一般应测量两测回以上,量距精度以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D、测水平角、测竖直角、测斜距

钢尺量距为了防止丈量错误和提高精度,应进行往返测量,返测时应重新进行()。A、定向B、定线C、观测D、测量

钢尺量距为了(),应进行往返测量A、减少丈量失误B、提高精度C、计算测距精度D、防止丈量错误和提高精度

提高导线测量精度,做法正确的是()A、增加测角测回数B、往返量距C、改变导线布设形式D、控制长短边,减小测角误差E、增加多余观测

为保证GRP高程测量的精度,GRP高程测量应采取高精度()和一把配套条码()施测,施测时采用符合水准路线和中视法支水准测量路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衡量距离测量结果的精度,可以使用()。A、往返测量的差值B、往测精度C、返测精度D、相对误差

钢尺丈量直线AB的水平距离。往测为457.23m,返测为457.33m;丈量直线CD的水平距离。往测为248.70m,返测为248.63m。()是正确的。A、水平距离AB是457.33mB、水平距离AB的相对误差是10mmC、水平距离CD是248.67mD、AB的测量精度比CD高

水准测量遇到跨沟谷时,通常采用在沟谷两侧同时分别设转点分开施测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钢尺丈量直线AB的水平距离。往测为357.23m,返测为357.33m;丈量直线CD的水平距离。往测为248.70m,返测为248.63m。()是错误的。A、水平距离AB是457.28mB、水平距离AB的往返差是10mmC、水平距离CD是248.67mD、AB的测量精度比CD高

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A、最多B、无所谓C、最少

丈量AB直线的往测数据为128.526m,返测数据为128.518m,试求直线AB丈量精度。

单选题钢尺量距为了(),应进行往返测量A减少丈量失误B提高精度C计算测距精度D防止丈量错误和提高精度

单选题在基准线测量中,量距精度是以两测回的()与距离之比表示。A平均值B最大值C最小值D差数

单选题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D测水平角、测竖直角、测斜距

单选题测量距离精度的方法是返测丈量,当全段距离量完之后,尺端要调头,读数员互换,按同样方法进行返测,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测回,一般应测量两测回以上。量距精度以()表示。A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B两测回差数的平均值C两测回差数与测量距离之比D两测回的差数

单选题钢尺量距为了防止丈量错误和提高精度,应进行往返测量,返测时应重新进行()。A定向B定线C观测D测量

填空题用钢尺量距时,评定丈量结果的精度,通常用()。

填空题地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应采用“()—()—()”的测量程序。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m。地下定向边的陀螺方位角测量每次应测()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

多选题与三角测量比较导线测量适合的测区是()A平坦区B械建区C水准测量方便的测区D量距方便的测区E丈量基线方便的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