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男性,26岁,突然出现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持续10余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则下一步治疗是A.免疫治疗B.维持治疗C.干扰素治疗D.巩固强化治疗E.骨髓移植

病人男性,26岁,突然出现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持续10余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病人经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则下一步治疗是
A.免疫治疗
B.维持治疗
C.干扰素治疗
D.巩固强化治疗
E.骨髓移植

参考解析

解析:1.骨髓检查是急性白血病确诊的主要依据,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一般可作出诊断。

2.诱导缓解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起始阶段,缓解后治疗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巩固与强化治疗,彻底消灭残存的白血病细胞,防止病情复发。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25岁。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1周。初步诊断为白血病。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力的证据是A、贫血、出血B、发热、畏寒、出汗C、骨痛、四肢关节痛D、肝、脾大E、骨髓中有大量原始细胞该患者经化疗获得完全缓解,下一治疗步骤应是A、免疫治疗B、维持治疗C、干扰素治疗D、巩固强化治疗E、骨髓移植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显示A.全血细胞减少B.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C.血小板减少D.白细胞减少E.幼稚白细胞增多

患者男性,25岁。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1周。初步诊断为白血病。该患者经化疗获得完全缓解,下一治疗步骤应是A:巩固强化治疗B:骨髓移植C:维持治疗D:干扰素治疗E:免疫治疗

某男性患者,22岁,发热38.5℃,全身有小出血点,头晕,乏力,经医院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0 /L,白细胞3×10 /L,血小板70×10 /L,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该病人发热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少B.骨髓被破坏C.出血被吸收D.红细胞破坏多E.成熟白细胞减少

男性,19岁,发热,鼻出血20余天,检查血片及骨髓中涂抹细胞均增多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多发性骨髓瘤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病人男性,26岁,突然出现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持续10余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力的证据是A、贫血、出血B、发热、畏寒C、胸骨压痛D、肝脾肿大E、骨髓中出现大量原始细胞病人经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则下一步治疗是A、免疫治疗B、维持治疗C、干扰素治疗D、巩固强化治疗E、骨髓移植

患者男性,25岁。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1周。初步诊断为白血病。该患者经化疗获得完全缓解,下一治疗步骤应是A.免疫治疗B.维持治疗C.干扰素治疗D.巩固强化治疗E.骨髓移植

患者,女性,31岁,近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乏力、四肢关节酸痛,伴左侧小腿散在出血点,牙龈红肿出血,无发热、鼻出血、黑便、月经增多,无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4g/L,白细胞4.3×10/L,血小板16×10/L;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白细胞33.5%。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A.溶血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血友病

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口周出现疱疹。自服阿莫西林治疗后效果不佳,后来医院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10/L,红细胞3.02×10/L,血小板70×10/L。骨穿示:分类不明的原始细胞约18%。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不良B.成熟粒细胞减少C.缺氧D.免疫力降低E.新陈代谢旺盛

病人男性,26岁,突然出现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持续10余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力的证据是A.贫血、出血B.发热、畏寒C.胸骨压痛D.肝脾肿大E.骨髓中出现大量原始细胞

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口周出现疱疹,大约1cm,予阿莫西林治疗后效果不佳,遂来医院就诊。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02×10/L,白细胞1.8×10/L,血小板70×10/L,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0。护士发现静脉注射柔红霉素时,药液渗出血管外,立即做如下处理,其中哪项措施不妥A.尽量回抽局部渗液B.外渗局部以0.5%普鲁卡因封闭C.外渗局部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D.外渗局部热敷E.抬高患肢

患者,男性,22岁,发热38.5℃,全身有小出血点,头晕,乏力,经医院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0/L,白细胞3×10/L,血小板70×10/L,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该病人发热的主要原因是A.出血被吸收B.血小板少C.骨髓被破坏D.红细胞破坏多E.成熟白细胞减少

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口周出现疱疹。自服阿莫西林治疗后效果不佳,后来医院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10/L,红细胞3.02×10/L,血小板70×10/L。骨穿示:分类不明的原始细胞约18%。该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A.溶血性贫血B.白血病C.巨幼细胞贫血D.血友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儿男,3岁。1周前受寒后出现发热、面色苍白、鼻出血,就诊于医院,查血常规异常: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3×10/L,白细胞3×10/L,血小板30×10/L。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极度低下。初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该病与白血病进行鉴别的最有力证据是A.骨髓增生极度低下B.肝、脾、淋巴结无肿大C.发热、面色苍白、鼻出血D.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E.正常细胞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显示()A、全血细胞减少B、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C、血小板减少D、白细胞减少E、幼稚白细胞增多

患者男性,25岁。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1周。初步诊断为白血病。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力的证据是()A、贫血、出血B、发热、畏寒、出汗C、骨痛、四肢关节痛D、肝、脾大E、骨髓中有大量原始细胞

早期诊断急性大出血的血液学指标为()。A、血红蛋白降低B、红细胞增多C、白细胞增多D、血小板减少E、网织红细胞增多

女性,7岁,发热、流涕1周后突然出现鼻出血,全身瘀点、瘀斑,脾不大,血小板20×10/L,凝血时间正常,PT正常,骨髓象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幼稚巨核细胞0.50,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缺少。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过敏性紫癜C、急性ITPD、MDSE、急性白血病

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1周。初步诊断为白血病。该患者经化疗获得完全缓解,下一治疗步骤应是()A免疫治疗B维持治疗C干扰素治疗D巩固强化治疗E骨髓移植

单选题患儿男,3岁。1周前受寒后出现发热、面色苍白、鼻出血,就诊于医院,查血常规异常: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3×1012/L,白细胞3×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极度低下。初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该病与白血病进行鉴别的最有力证据是()。A发热、面色苍白、鼻出血B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C正常细胞性贫血D骨髓增生极度低下E肝、脾、淋巴结无肿大

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1周。初步诊断为白血病。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力的证据是()A贫血、出血B发热、畏寒、出汗C骨痛、四肢关节痛D肝、脾大E骨髓中有大量原始细胞

单选题早期诊断急性大出血的血液学指标为()。A血红蛋白降低B红细胞增多C白细胞增多D血小板减少E网织红细胞增多

单选题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显示()A全血细胞减少B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C血小板减少D白细胞减少E幼稚白细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