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面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达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作用不断提升,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分行业看,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部经济类型的行业有工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8.9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部经济类型工业快3.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类型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98.2%、85.3%、73.2%和68.3%;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工业、其他服务业,分别为25.7%、11.3%。【注释】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根据资料可知( )。A. 2016年广东民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其他经济类型B. 广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开始超过50%C. 2016年广东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有经济占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D. 民经仅在部分行业具有优势

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面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达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作用不断提升,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分行业看,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部经济类型的行业有工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8.9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部经济类型工业快3.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类型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98.2%、85.3%、73.2%和68.3%;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工业、其他服务业,分别为25.7%、11.3%。



【注释】
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根据资料可知( )。

A. 2016年广东民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其他经济类型
B. 广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开始超过50%
C. 2016年广东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有经济占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
D. 民经仅在部分行业具有优势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为综合分析题。A选项和文中“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5.5%”一致,所以A正确。B选项,文中提到2016年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也就是2010年为49.7%,虽然提到占比逐年提高,但是无法推断一定会在2011年超过50%,所以B错误;C选项,虽然文中有提到房地产行业中,民营经济类型占比为68.3%,但是经济类型不只是只有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种类型,所以无法推出国有经济占比份额。D选项,由于文中提到“民营经济的作用不断提升,是广东经济的主力军”虽然文中没有说明民营经济在各个行业中的优势如何,但是无法肯定推出仅在部分行业具有优势。

相关考题:

2018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8000余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全省GDP比重达到(),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3.7%,拉动全省GDP增长5.8个百分点。 A.45%B.50%C.55%D.60%

根据所给文字资料,回答116~120题。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当年各国GDP增量与世界GDP增量之比)已上升到14.5%,仅次于美国(22.8%)居第二位,比欧元区高1.4个百分点,比日本高6.7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GDP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根据IMF的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根据联合国的基准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会从2008年的2.5%回落到1%,这一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前5年平均增长3.6%的水平。而在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与美国相差35个百分点,与日本相差15.9个百分点,与欧元区相差13.6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8%上升到6.0%,提高了4.2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 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2005年,我国 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是德国GDP的80.5%。2007年,我国GDP仍位于世界第四位,但已是位于世界第三位德国的99.5%。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大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大幅增强。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GDP增长的拉动只有0.1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64个百分点,占1/3强。到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55个百分点,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2006年欧元区和日本总的GDP增量占世界GDP增量的( )。A.13.1%B.22.8%C.20.9%D.29.4%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2005年我国GDP与美国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B.2005年我国GDP与日本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C.2005年我国GDP与德国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D.2007年我国GDP与德国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6~10题。 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分单位类型看,2010年文化产品制造单位实现增加值4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39.7%,比2004年下降8.0个百分点;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实现增加值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8%,比2004年下降4.8个百分点;文化服务提供单位实现增加值5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3.7%,比2004年增加13.7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04~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近5个百分点;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 2010年,我国文化服务提供单位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 )。 A.1.36% B.1.38% C.1.48% D.1.58%

2014年1—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为1025.9亿元,增长5.8%,增幅比4月回落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速和工业利润累计增速(单位:%) 从行业看,在38个工业行业中,仅13个行业增速比1—4月提高,占总数的34.2%。20个行业增速比1—4月有所回落。1—5月,战略型新兴产业增加值1119.3亿元,增长7.8%,增幅比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8.1%,均比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舟山(12.4%)、杭州(8.8%)、湖州(8.7%)、嘉兴(7.6%)、金华(6.5%)五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低于全省的6市中有5市增速在5%以下。11市中仅杭州、宁波、台州3市增幅比1—4月提高;其余8市中,6市增幅比1—4月回落,2市增幅与1—4月持平。从企业主体看,1—5月,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1—4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中型、小微企业增长3.7%和8.7%,增幅比1—4月回落0.2和0.5个百分点。2014年1—4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为()。A.3329亿元 B.3456亿元 C.3537亿元 D.3639亿元

2014年1—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为1025.9亿元,增长5.8%,增幅比4月回落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速和工业利润累计增速(单位:%) 从行业看,在38个工业行业中,仅13个行业增速比1—4月提高,占总数的34.2%。20个行业增速比1—4月有所回落。1—5月,战略型新兴产业增加值1119.3亿元,增长7.8%,增幅比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8.1%,均比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舟山(12.4%)、杭州(8.8%)、湖州(8.7%)、嘉兴(7.6%)、金华(6.5%)五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低于全省的6市中有5市增速在5%以下。11市中仅杭州、宁波、台州3市增幅比1—4月提高;其余8市中,6市增幅比1—4月回落,2市增幅与1—4月持平。从企业主体看,1—5月,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1—4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中型、小微企业增长3.7%和8.7%,增幅比1—4月回落0.2和0.5个百分点。2014年4月,下列哪个指标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快?()A.出口交货值 B.工业利润(累计) C.工业增加值 D.工业用电量

2014年1—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为1025.9亿元,增长5.8%,增幅比4月回落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速和工业利润累计增速(单位:%) 从行业看,在38个工业行业中,仅13个行业增速比1—4月提高,占总数的34.2%。20个行业增速比1—4月有所回落。1—5月,战略型新兴产业增加值1119.3亿元,增长7.8%,增幅比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8.1%,均比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舟山(12.4%)、杭州(8.8%)、湖州(8.7%)、嘉兴(7.6%)、金华(6.5%)五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低于全省的6市中有5市增速在5%以下。11市中仅杭州、宁波、台州3市增幅比1—4月提高;其余8市中,6市增幅比1—4月回落,2市增幅与1—4月持平。从企业主体看,1—5月,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1—4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中型、小微企业增长3.7%和8.7%,增幅比1—4月回落0.2和0.5个百分点。根据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4年1—5月,金华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速高于宁波市 B.从行业看,2014年1—5月有5个行业增速与1—4月持平 C.2014年1—4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 D.2014年1—5月,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速高于小微企业

2014年1—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为1025.9亿元,增长5.8%,增幅比4月回落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速和工业利润累计增速(单位:%) 从行业看,在38个工业行业中,仅13个行业增速比1—4月提高,占总数的34.2%。20个行业增速比1—4月有所回落。1—5月,战略型新兴产业增加值1119.3亿元,增长7.8%,增幅比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8.1%,均比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舟山(12.4%)、杭州(8.8%)、湖州(8.7%)、嘉兴(7.6%)、金华(6.5%)五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低于全省的6市中有5市增速在5%以下。11市中仅杭州、宁波、台州3市增幅比1—4月提高;其余8市中,6市增幅比1—4月回落,2市增幅与1—4月持平。从企业主体看,1—5月,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1—4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中型、小微企业增长3.7%和8.7%,增幅比1—4月回落0.2和0.5个百分点。下列四个月中,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利润(累计)和工业用电量四个指标的增速最接近的是()。 A.2013年4月 B.2013年11月 C.2014年3月 D.2014年4月

2014年1—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为1025.9亿元,增长5.8%,增幅比4月回落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速和工业利润累计增速(单位:%) 从行业看,在38个工业行业中,仅13个行业增速比1—4月提高,占总数的34.2%。20个行业增速比1—4月有所回落。1—5月,战略型新兴产业增加值1119.3亿元,增长7.8%,增幅比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8.1%,均比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舟山(12.4%)、杭州(8.8%)、湖州(8.7%)、嘉兴(7.6%)、金华(6.5%)五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低于全省的6市中有5市增速在5%以下。11市中仅杭州、宁波、台州3市增幅比1—4月提高;其余8市中,6市增幅比1—4月回落,2市增幅与1—4月持平。从企业主体看,1—5月,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1—4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中型、小微企业增长3.7%和8.7%,增幅比1—4月回落0.2和0.5个百分点。2014年1—5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且增幅高于1—4月的城市有()。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2018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27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为8641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189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3058.30美元,全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分产业看,广东省第一产业实现生产值3831.44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生产值40695.15亿元,同比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生产值52751.18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结构约为4.0:41.8:54.2。①②③④描述的均为客观事实,其中能够从材料中得出的有( )。①2018年广东省GDP占全国比重较2017年有所增加②2018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约为6.6③2018年中国总人口约为13.95亿④按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广东省GDP同比增长率达到7.5%A.①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面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达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作用不断提升,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分行业看,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部经济类型的行业有工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8.9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部经济类型工业快3.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类型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98.2%、85.3%、73.2%和68.3%;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工业、其他服务业,分别为25.7%、11.3%。【注释】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2015年广东民营工业实现的增加值约占当年GDP的( )。A. 16.6% B. 19.6% C. 22.6%D. 25.6%

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面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达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作用不断提升,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分行业看,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部经济类型的行业有工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8.9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部经济类型工业快3.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类型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98.2%、85.3%、73.2%和68.3%;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工业、其他服务业,分别为25.7%、11.3%。【注释】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第二产业实现的增加值约是第一产业的( )倍。A. 4.11B. 4.32C. 4.77D. 5.17

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面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达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作用不断提升,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分行业看,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部经济类型的行业有工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8.9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部经济类型工业快3.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类型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98.2%、85.3%、73.2%和68.3%;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工业、其他服务业,分别为25.7%、11.3%。【注释】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6年珠三角地区民经占全省的比重相比2015年提高了超过0.5个百分点B. 2016年广东各地区中,民营经济增速越慢的地区,当地民经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越低C. 2015年珠三角地区民经的增加值是广东其他地区之和的3倍D. 2016年广东民经在各行业中的发展速度都是最快的

2015年,某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8.12亿元,比上年净增加23.6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5%。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35.24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11.84亿元,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0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104.3%,162.9%和147.4%。 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9.5:57.7:32.8调整为9.4:57.9:32.7,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9和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为47.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 与2010年相比,2014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A.上升了3.4个百分点B.上升了3.6个百分点C.下降了3.4个百分点D.下降了3.6个百分点

2015年,某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8.12亿元,比上年净增加23.6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5%。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35.24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11.84亿元,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0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104.3%,162.9%和147.4%。 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9.5:57.7:32.8调整为9.4:57.9:32.7,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9和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为47.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 2015年,该市外商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A.1%B.2%C.4%D.7%

2018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27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为8641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189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3058.30美元,全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分产业看,广东省第一产业实现生产值3831.44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生产值40695.15亿元,同比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生产值52751.18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结构约为4.0:41.8:54.2。 2017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 )。A.6.6%B.8.6%C.10.6%D.12.6%

2015年,某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8.12亿元,比上年净增加23.6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5%。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35.24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11.84亿元,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0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104.3%,162.9%和147.4%。 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9.5:57.7:32.8调整为9.4:57.9:32.7,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9和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为47.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2011年—2015年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多于2005—2010年平均值的年份有( )个。A.2B.3C.4D.5

2015年,某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8.12亿元,比上年净增加23.6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5%。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35.24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11.84亿元,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0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104.3%,162.9%和147.4%。 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9.5:57.7:32.8调整为9.4:57.9:32.7,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9和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为47.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关于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发展状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A.2015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是30年前的200倍以上B.2015年该市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超过八成C.2010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比第一产业高23.7个百分点D.2010~2015年,该市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量高于民营经济增加值

2018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27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为8641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189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3058.30美元,全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分产业看,广东省第一产业实现生产值3831.44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生产值40695.15亿元,同比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生产值52751.18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结构约为4.0:41.8:54.2。2018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较全国平均水平约( )。A.高0.1个百分点B.低0.2个百分点C.低4.6个百分点D.高4.8个百分点

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面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达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作用不断提升,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分行业看,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部经济类型的行业有工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8.95亿元,同比增长9.7%,比全部经济类型工业快3.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类型比重较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98.2%、85.3%、73.2%和68.3%;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有工业、其他服务业,分别为25.7%、11.3%。【注释】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比2015年大约( )。A. 提高了0.1个百分点B. 降低了0.1个百分点C. 提高了0.2个百分点D. 降低了0.2个百分点

2015年,某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8.12亿元,比上年净增加23.6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5%。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35.24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11.84亿元,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0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104.3%,162.9%和147.4%。 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9.5:57.7:32.8调整为9.4:57.9:32.7,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9和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为47.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以下各时段中,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最快的是:A.1990—1995年B.1995—2000年C.2000—2005年D.2005—2010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初步核实数为401202亿元,比往年核算数增加32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10.4%,比初步核算提高0.1个百分点,据此回答。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最常用的GDP核算方法是()。A、支出法B、收入法C、增值法D、生产法

2013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12年,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A、10.1%B、20.3%C、10.2%D、30.5%

单选题2013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下列费用在社会物流总费用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运输费B保管费C管理费D销售费

单选题2013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2年,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同比增速比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速快B到2014年,保管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将大于运输费用C再生资源物流总额会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影响D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低于9万亿元

单选题2013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12年,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A10.1%B20.3%C10.2%D30.5%

单选题2013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下列构成中,同比增幅最小的是:()A工业品物流总额B进口货物物流总额C农产品物流总额D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