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关系牙合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4mmB:1.0mmC:1.2mmD:1.5mmE:1.8mm

正中关系牙合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约为

A:0.4mm
B:1.0mm
C:1.2mm
D:1.5mm
E:1.8mm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验的关系。正中牙合位是指上下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咬合时下颌骨的位置。正中关系是指下颌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在正中关系范围内有上下牙接触,称为正中关系验。两者位置关系协调时,两者为同一位,或者由正中关系牙合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正中验,滑动距离称为长正中,0.5~1mm。答案B正确。

相关考题: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8mmB.0.5mmC.0.2mmD.1.2mmE.1.5mm

确定无牙牙合垂直距离通常采用A.前伸牙合位B.牙尖交错位C.息止牙合位D.正中关系位E.正中牙合位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三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A.正中,正中关系,息止颌牙合位B.正中位,正中关系,息止颌牙合位C.正中,正中关系,后退接触牙合位D.正中位,牙位,肌牙合位E.后退接触位,牙位,肌位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聆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没有牙合关系的牙合位是A.正中牙合位B.下颌息止牙合位C.正中关系D.肌位E.下颌后退接触位

下列属于非正中平衡牙合的是A:正中位B:正中关系牙合C:息止颌位D:侧方平衡牙合位E:后退接触位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的长正中距离为A.1.5mmB.1.2mmC.0.5mmD.0.2mmE.0.8mm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胎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2mmB、1mmC、0.8mmD、1.2mmE、1.5mm

牙合位记录记录了()A、下颌后退记录B、面下1/3高度的记录C、垂直距离和下颌侧方牙合记录D、垂直距离和下颌前伸牙合记录E、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记录

判断对刃牙合时下颌应处于()A、正中关系B、息止颌位C、正中牙合位D、肌位E、非正中牙合关系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前伸牙合记录是通过下列哪项求得的()A、Christensen现象B、息止牙合间隙C、正中关系D、垂直距离E、以上均不可

合的类型可根据上下颌牙齿的接触情况分为()A、中性合和近中错合B、正中合和正中关系合C、正中合和息止颌位D、正中合和非正中关系合E、双侧平衡牙合与单侧平衡牙合

“长正中”所指的滑动距离是()A、由正中关系合自如地滑到正中合B、由正中合向前滑到正中关系合C、由正中关系合向前滑动到正中合D、由正中合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正中关系合E、由正中关系合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正中合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骀的长正中距离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为().A、0.2mmB、0.5mmC、1mmD、1.2mmE、1.5mm

没有牙合关系的牙合位是()A、正中牙合位B、下颌息止牙合位C、正中关系D、肌位E、下颌后退接触位

单选题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的长正中距离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单选题牙合位记录记录了()A下颌后退记录B面下1/3高度的记录C垂直距离和下颌侧方牙合记录D垂直距离和下颌前伸牙合记录E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记录

单选题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为().A0.2mmB0.5mmC1mmD1.2mmE1.5mm

单选题没有牙合关系的牙合位是()A正中牙合位B下颌息止牙合位C正中关系D肌位E下颌后退接触位

单选题合的类型可根据上下颌牙齿的接触情况分为()A中性合和近中错合B正中合和正中关系合C正中合和息止颌位D正中合和非正中关系合E双侧平衡牙合与单侧平衡牙合

单选题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单选题正中关系滑向正中骀的长正中距离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

单选题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2mmB0.5mmC0.8mmD1.2mmE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