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时应根据()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B:结合地形的复杂性C:污染源的分布情况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时应根据()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B:结合地形的复杂性
C:污染源的分布情况
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环境监测的程序首先是()。 A、确定监测目标B、布置监测点C、确定监测方法D、现场调查

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A、不再安排监测B、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C、再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D、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

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没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监测点数应( )。A. 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B. 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C. 布置 2~4 个点进行监测 D. 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方案中的监测计划一般不应包括()。A.监测井点布置 B.取样深度C.监测的水质项目 D.监测次数

现状监测布点数量: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范围内的每个土类型应至少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B.涉及入渗途径影响的,主要产污装置区应设置柱状样监测点C.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可在最大落地浓度点增设柱状样监测点D.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在占地范围外的上、下游各设置一个表层样监测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A:60°,240°B:120°,240°C:60°,180°D:90°,180°

监测布点要求:监测点设置应根据( ),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B.结合地形复杂性C.污染源 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并符合以下规定()。A、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B、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C、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D、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E、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并符合以下规定( )。A.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B.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C.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D.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E.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A:0°,180°B:0°,120°,360°C:90°,270°D:0°,90°,180°,270°

当支撑结构需进行内力监测时,测点布设要求()。A.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D.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设置背景对照点。

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B、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C、再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D、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内,污染物浓度()的地方。A、高B、中C、低D、任意

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应少于()。A、5个B、10个C、6个D、3个

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没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监测点数应()。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B、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C、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D、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A、60°,240°B、120°,240°C、60°,180°D、90°,180°

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A、规模和性质B、特点和性质C、规模和特点D、性质和所处环境

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监测点()。A、5个B、10个C、6个D、1~3个

填空题1987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和废气部分)》是以()为基础,根据()确定监测点位数。

单选题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监测点()。A5个B10个C6个D1~3个

单选题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A规模和性质B特点和性质C规模和特点D性质和所处环境

单选题环境监测网由各环境监测要素的点位(断面)组成。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置、变更、运行,应当按照()。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规定执行B按当地政府需要执行C点位(断面)处水质优劣程度选择

单选题关于基坑监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阴角处B支撑轴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平面上C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D支撑立柱监测宜设置在端墙处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A60°,240°B120°,240°C60°,180°D90°,180°

单选题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应少于()。A5个B10个C6个D15个

单选题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B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C再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D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