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其废水拟排入中型河流,排放口下游 3km 处有一集中取水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水质预测模式选取的说法,错误的是()。A、充分混合段可采用一维模式B、混合过程段可采用二维模式C、充分混合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D、混合过程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其废水拟排入中型河流,排放口下游 3km 处有一集中取水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水质预测模式选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混合段可采用一维模式
B、混合过程段可采用二维模式
C、充分混合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D、混合过程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参考解析

解析:弗一罗模式是持久性污染物二维模式,非持久性污染物模式为弗一罗衰减模式。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5000m3/d,污水中污染物就一种,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为8个,排水进入一条多年平均流量为100m3/d的河流,该河流环境质量标准执行Ⅲ类。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开展工作。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小河(非感潮),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5km,排污口下游3km有一水文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水质现状调查取样断面至少应设置()个。A:3B:4C:6D:7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中型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1km至下游4km,河流水深10m,河宽30m,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流水质取样点的布设数量至少为()。A:3个B:6个C:12个D:18个

某建设项目拟向附近一河流(Ⅳ类水质)排放污水9000m3/d,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该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150m3/s。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该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为Ⅲ类水质小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非感潮河流水域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可不布设在( )。A.水文特征和水质突然变化的上、下游处B.建设项目排污口的上游C.相关水文站附近D.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应重点布设在()。A:水文要素急剧变化处B:水域功能改变处C:取水口附近D:水质急剧变化处

某项目拟向一内陆大河(Ⅲ类水质)排放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共18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三级从简

某建设项目污水拟排入附近一河流,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该项目水环境现状水质的调查时期至少应包括()。A:枯水期B:平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非感潮河流水域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可不布设在()。A:水文特征和水质突然变化的上、下游处B:建设项目排污口的上游C:相关水文站附近D: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

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入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4km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模式。A:零维B:一维C:二维D:三维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中型矩形平直河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该河流混合过程段BOD5,影响浓度应采用的数学模式是()。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B: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C:二维稳态混合衰减累积流量模式D:斯特里特一菲立浦(简称S-P)模式

某建设项目拟向附近一河流(Ⅳ类水质)排放污水9000m3/d,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该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150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该污水排放的收纳水体为Ⅲ类水质小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

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低于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B、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分析C、需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的类型D、需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的数量

某建设项目拟向附近一中河(Ⅳ类水质)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5000m3/d,污水中需要预测的水质参数包括铅等5种污染物,污水pH值为7.8。报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有()。A:建设项目污水的排放量B:建设项目性质C: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D: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应重点布设在( )。A.水文要素急剧变化处B.水域功能改变处C.取水口附近D.水质急剧变化处

某建设项目拟向附近一中河(Ⅳ类水质)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5000m3/d,污水中需要预测的水质参数包括铅等5种污染物,污水pH值为7.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地面水环境影响与预测时,地面水环境简化包括边界几何形状的规则化和水文、水力要素时空分布的简化等,这种简化应根据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结果和()等进行。A: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B:建设项目排放废水水质C:评价等级D:建设项目性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依据中包括()。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B、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C、受纳水域的规模D、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中型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lkm至下游4km,河流水深10m,河宽30m。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流水质取样点的布设数量至少为()个。A、3B、6C、12D、18

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入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4km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维数学模式。A、零B、一C、二D、三

单选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中型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lkm至下游4km,河流水深10m,河宽30m。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流水质取样点的布设数量至少为()个。A3B6C12D18

单选题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其废水拟排入中型河流,排放口下游3km处有一集中取水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水质预测模式选取的说法,错误的是()。A充分混合段可采用一维模式B混合过程段可采用二维模式C充分混合段可采用弗—罗模式D混合过程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单选题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入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4km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维数学模式。A零B一C二D三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条件属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的是 ( )A建设项目污水的排放量B建设项目性质C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D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