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核聚变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美国科学家戴维斯领导的太阳中微子实验,用30年时间探测到2000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与理论计算值一致。

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核聚变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美国科学家戴维斯领导的太阳中微子实验,用30年时间探测到2000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与理论计算值一致。


相关考题:

下列不是高能中微子实验装置的有()。 A.美国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B.俄罗斯立方公里中微子望远镜C.欧洲立方公里中微子望远镜D.上海光源

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核聚变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美国科学家戴维斯领导的太阳中微子实验,用30年时间探测到2000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与理论计算值一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没有质量并且不带电荷,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这使得中微子的运动轨迹不会发生改变。那些来自遥远宇宙、来自黑洞边缘或者来自宇宙线发源地的中微子,可以告诉人类那些“源”在哪里,甚至可以让我们一探黑洞的究竟。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 令人惊喜的存在B. 特立独行的中微子C. 中微子:宇宙的使者D. 触不可及:“隐形”的中微子

在微观世界中,中微子一直是一个无所不在、而又不可捉摸的过客。中微子产生的途径有很多,如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的爆发,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的撞击,以至于地球上岩石等各种物质的衰变等。尽管可能是构成我们所在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之一,但由于它穿透力极强,而且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基本粒子中人类所知最少的一种。对“中微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微子在微观世界无所不在B.恒星内部的核反应是中微子的产生途径之一C.中微子是构成我们所在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D.人类对中微子知之甚少

下列哪一项是因为中微子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A、1988年发现两种中微子B、1995年发现第三种中微子C、2002年证明三种中微子相互转变D、以上均是

在太阳上发生的核聚变就是把两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氘核放出一个电子和中微子。这个过程属于强相互作用,可以释放大量能量。

前苏联科学家特罗緬柯认为,微型黑洞发射的中微子的数量是太阳中微子的数量的()倍。A、5;B、10;C、100;D、1000

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太阳上的核聚变是把两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氘核放出一个电子和中微子,这个过程是强相互作用,可以放出大量能量。

判断题在太阳上发生的核聚变就是把两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氘核放出一个电子和中微子。这个过程属于强相互作用,可以释放大量能量。A对B错

单选题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来的2001年十项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排在第一的是什么()?A纳米技术B人类基因组计划C太阳中微子探测技术D宇宙背景辐射

判断题太阳上的核聚变是把两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氘核放出一个电子和中微子,这个过程是强相互作用,可以放出大量能量。A对B错

单选题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衰变为什么()?A反质子,电子和中微子B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C中微子,正电子,质子D质子,正电子,反中微子

单选题中微子振荡实验证明了什么?()A希格斯机制B中微子存在质量C中微子可以超光速D标准模型的完美

单选题前苏联科学家特罗緬柯认为,微型黑洞发射的中微子的数量是太阳中微子的数量的()倍。A5;B10;C100;D1000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因为中微子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A1988年发现两种中微子B1995年发现第三种中微子C2002年证明三种中微子相互转变D以上均是

判断题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核聚变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美国科学家戴维斯领导的太阳中微子实验,用30年时间探测到2000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与理论计算值一致。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