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中,日军与台湾抗日派原住民有小规模接触,日军分三路扫荡抗日派的()A、牡丹社B、高士佛社C、女奶社D、抗日社

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中,日军与台湾抗日派原住民有小规模接触,日军分三路扫荡抗日派的()

  • A、牡丹社
  • B、高士佛社
  • C、女奶社
  • D、抗日社

相关考题:

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 )A.日本宣布投降B.台湾由中国收回C.侵华日军投降D.美军占领日本

台湾的“原住民”或“原住民族”称谓,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取代“高山族”、“山地民族”和“山胞”等台湾少数民族统称而出现的词语。1994年台湾当局在所谓“修宪”时写入“原住民”一词,到1997年又明确为“原住民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牡丹社事件后,首先被派遣来台,从事各项建设的清朝官员是()。A、刘铭传B、丁日昌C、沈葆桢D、邵友濂

列举常见的台湾原住民舞蹈。

举例说明台湾原住民有特色的酿酒方法。

对于曾国藩政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定太平天国有功B.成立淮军C.推行戊戌变法D.牡丹社事件后协防台湾

1874年12月20日,日军全部退出台湾,沈葆桢上奏朝廷,建议开发台湾。具体措施有()A、开禁;B、开府;C、开路;D、开矿

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的原因()。A、日本的政治诱降B、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发展壮大C、日军的军事压力D、八路军不抗日

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A、雾社事件B、牡丹社事件C、新城事件D、威里事件

曾在中法战争和反抗日军侵占台湾的斗争中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是()。A、徐骧的义军B、黑旗军C、湘军D、义和团

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有组织的文人诗社是()A、复社B、东吟社C、牡丹诗社D、应社

歌唱时台湾原住民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1944年10月25日,()开办,皮定均兼校长,史向生兼教育长,为豫西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人才。A、登封抗日军政干部学校B、豫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C、豫西抗日游击训练班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八式步枪被抗日军民称为“三八大盖”,这里的“盖”指的是防尘盖。

1945年(),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标志者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从此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日

1874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出兵入侵台湾,清廷命()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保卫台湾。A、林则徐B、左宗棠C、沈葆桢D、李鸿章

促使清廷深感台湾地位重要而建省的历史事件是()A、牡丹社事件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英法联军

何谓牡丹社事件?

抗日战争中,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戴季英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抗日军政委,()任军区、抗日军司令。A、王树声B、王首道C、王震

多选题1874年12月20日,日军全部退出台湾,沈葆桢上奏朝廷,建议开发台湾。具体措施有()A开禁;B开府;C开路;D开矿

判断题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八式步枪被抗日军民称为“三八大盖”,这里的“盖”指的是防尘盖。A对B错

单选题1874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出兵入侵台湾,清廷命()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保卫台湾。A林则徐B左宗棠C沈葆桢D李鸿章

单选题曾在中法战争和反抗日军侵占台湾的斗争中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是()。A徐骧的义军B黑旗军C湘军D义和团

单选题1945年(),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标志者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从此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日

单选题1944年10月25日,()开办,皮定均兼校长,史向生兼教育长,为豫西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人才。A登封抗日军政干部学校B豫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C豫西抗日游击训练班

单选题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A雾社事件B牡丹社事件C新城事件D威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