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误差=(测定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相对误差=(测定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相关考题:

绝对偏差是指:()A、平均值与真值之差B、二次测定值之差C、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单测定值与真值之差E二次测定值之差的平均值

个别()与测定的()算数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称为相对偏差。 A、测定值B、平均值C、算术平均值D、真值

对一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某物质的含量的平均值为3.25%,则其中任一测定值(如3.15%)与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相对偏差;D.标准偏差;E.滴定误差。

个别测定值与几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之差称为(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绝对偏差D.相对偏差

一组测定值中,测定值与均值之差的平均值A.平均误差B.标准偏差C.绝对误差D.相对误差E.变异系数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指仪表的(  )。 A. 示值绝对误差平均值B. 示值相对误差平均值C. 最大误差值D. 基本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如沥青延度3个测定结果中,有1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 )。A.平均值B.实测值C.>100cmD.100cm

如沥青延度3个测定结果中,有1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 A.平均值B.实测值C.>100C.mD.100C.m

个别测定值与几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之差称为()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绝对偏差D、相对偏差

对一试样进行测定,获得其中某物质的含量的平均值为3.25﹪,则其中任一测定值(如3.15﹪).与平均值只差为该次测定的()。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相对偏差D、标准偏差

个别测定值与多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称为()A、相对误差B、偏差C、绝对偏差D、绝对误差

对某试样进行对照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测定的()。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相对偏差D、绝对偏差

一组测定值中,测定值与均值之差的平均值()A、平均误差B、标准偏差C、绝对误差D、相对误差E、变异系数

下列式子表示对的是()。A、相对偏差绝对偏差真实值%=B、绝对偏差=平均值-真实值C、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平均值%=D、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³100

个别测定值与几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间的差值,称为()。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绝对偏差D、相对偏差

有关平均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测量结果常以算术平均值表示B、算术平均值是有效测定值之和除以有效测定次数C、无限多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D、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但无法反映测定的精度

下列各项定义中正确的是()。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B、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C、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偏差是()A、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C、真实值与平均值之差D、平均值间的差值

下列定义不正确的是()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比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各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实值

对相对误差而言,在满量程时DVM具有()。A、最小值;B、中值;C、最大值;D、平均值。

潜油电机用电桥测量三相直流电阻时,不平衡度的计算公式是()。A、不平衡度=(三相平均值-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一相值)×100%/三相平均值B、不平衡度=(三相平均值-与平均值相差最大的一相值)×100%/三相平均值C、不平衡度=(两相平均值-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一相值)×100%/两相平均值D、不平衡度=(两相平均值-与平均值相差最大的一相值)×100%/两相平均值

单选题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A平均误差B均方差C标准误差D相对误差平均值

单选题仪表的精度等级是指仪表的(  )。[2006年真题]A示值绝对误差平均值B示值相对误差平均值C最大误差值D基本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单选题偏差是()A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C真实值与平均值之差D平均值间的差值

多选题下列各项定义中正确的是()。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B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C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单选题一组测定值中,测定值与均值之差的平均值()A平均误差B标准偏差C绝对误差D相对误差E变异系数

判断题相对误差=(测定值-平均值)/平均值×100%。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