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霸主地位确立B、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C、多极化趋势加强D、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美国霸主地位确立
  • B、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
  • C、多极化趋势加强
  • D、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相关考题:

二者后,欧洲继续保持传统的世界政治中心地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一战前夕,协约国与同盟国竞争的实质是A.争夺世界殖民地B.争夺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C.争夺世界海洋霸主地位D.争夺欧洲霸主地位

在欧洲,随着强悍的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拉丁语曾经成了通用的语言。但随着帝国的衰亡,各民族借用拉丁语又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此后,欧洲战事不断,语言也相互渗透。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法语成了宫廷贵族的语言,讲法语也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直到二十世纪初,法语以其词义准确、不致发生歧义仍然在欧洲国际会议中受到推崇,正式外交文本也基本上都采用法语。但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随着英美国家的崛起,英语又逐渐变得强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语与法语同时成为了欧洲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到二战后,由于美国在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英语逐渐超越了法语,成为外交场合的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语言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B. 拉丁语对欧洲语言产生深远影响C. 现代外交场合的工作语言之争早已产生D. 英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无可替代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是()A.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B.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C.苏美两极经济格局D.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E.美国一家独霸世界经济

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①开始成为东方文化中心②开始吸收外来文化成就③文化成就开始输出④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 ①开始成为东方文化中心 ②开始吸收外来文化成就 ③文化成就开始输出 ④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材料一:“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白银资本》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比其他文明具有怎样的“决定性的优势”?

材料一:“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白银资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二战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为中心。A、亚洲B、欧洲C、美国D、苏联

欧元的出现使()A、欧洲各国的金融市场和股票交易更趋一体化B、欧洲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加强C、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D、世界经济上朝着多极化方向的发展E、目前所有欧盟的国家都在使用欧元

下列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的是()。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B、二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难以维系C、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D、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B、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D、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

()一战前夕,协约国与同盟国竞争的实质是A、争夺世界殖民地B、争夺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C、争夺世界海洋霸主地位D、争夺欧洲霸主地位

材料一:“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白银资本》等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的是()。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B二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难以维系C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D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单选题()一战前夕,协约国与同盟国竞争的实质是A争夺世界殖民地B争夺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C争夺世界海洋霸主地位D争夺欧洲霸主地位

单选题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霸主地位确立B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C多极化趋势加强D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单选题二战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为中心。A亚洲B欧洲C美国D苏联

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多选题欧元的出现使()A欧洲各国的金融市场和股票交易更趋一体化B欧洲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加强C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D世界经济上朝着多极化方向的发展E目前所有欧盟的国家都在使用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