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比降水尺的目的。

设立比降水尺的目的。


相关考题: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 )。A.5%B.10%C.15%D.20%

水文测站新设的()可不进行大断面测量。A、基本水尺断面B、浮标上断面C、流速仪测流断面D、比降上断面

水文站布设的断面一般有()A、基本水尺断面B、流速仪测流断面C、浮标测流断面D、比降断面

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c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cm。A、10B、15C、18D、20

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某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断面兼作比降上断面水尺,其水尺编号的组号为()。A、PB、BC、SD、C

同一组(),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断面间距的1/200。A、基本水尺B、比降上断面C、比降下断面D、比降水尺

同一组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1/200。A、2B、3C、5D、10

某站基本水尺断面兼作比降上断面,在校核水尺时,当新测高程与原用水尺零点高程相差不超过本次测量的允许不符值,或虽超过允许不符值,当()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A、<20B、<15C、≤5D、≤10

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要求上、下比降断面的()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15%。A、间距B、高差C、起点距D、高程

水尺编号中,比降上断面表示为()。A、BuB、BlC、SuD、Sl

编报水位(基本水尺断面处)与流量时,()应同时编列。A、水尺编号B、水势与流量测法C、水深测法D、比降

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水尺零点高差B、水尺读数差C、水位高差D、水位高程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利用浮标法测流时,应观测()。A、测流断面水尺水位B、浮标断面水尺水位C、基本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

水文站每年应测的大断面为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上下断面、比降上下断面。

()是设立水文站的首要项目。A、基线和浮标测流断面B、基线和基本测流断面C、基本水尺断面和流速仪测流断面D、水尺断面和比降断面

单选题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单选题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要求上、下比降断面的()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15%。A间距B高差C起点距D高程

多选题利用浮标法测流时,应观测()。A测流断面水尺水位B浮标断面水尺水位C基本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

填空题浅滩上临时水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推求方法包括水位相关法、比降插入法和()。

单选题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水尺零点高差B水尺读数差C水位高差D水位高程

单选题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c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cm。A10B15C18D20

单选题()是设立水文站的首要项目。A基线和浮标测流断面B基线和基本测流断面C基本水尺断面和流速仪测流断面D水尺断面和比降断面

单选题某站基本水尺断面兼作比降上断面,在校核水尺时,当新测高程与原用水尺零点高程相差不超过本次测量的允许不符值,或虽超过允许不符值,当()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A<20B<15C≤5D≤10

单选题编报水位(基本水尺断面处)与流量时,()应同时编列。A水尺编号B水势与流量测法C水深测法D比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