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标准的规定,目前传真机的副扫描密度在高分辨率下为()A、7.0线/mmB、8.0线/mmC、7.7线/mmD、8.8线/mm

根据国际标准的规定,目前传真机的副扫描密度在高分辨率下为()

  • A、7.0线/mm
  • B、8.0线/mm
  • C、7.7线/mm
  • D、8.8线/mm

相关考题:

客货共线铁路,区段站的站修线与相邻一条线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A.8000mmB.6500mmC.5300mmD.5000mm

客运专线铁路,在无线间设施情况下,站内到发线与到发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规定为()。A.5200mmB.5000mmC.5300mmD.5500mm

客货共线铁路,换装线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A.3600mmB.4000mmC.4600mmD.5000mm

客货共线铁路,站内货物线与货物线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为()。A.5500mmB.5000mmC.4600mmD.3600mm

客货共线铁路,站内调车线与调车线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A.3600mmB.4600mmC.5000mmD.5500mm

客货共线铁路,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A.4000mmB.5000mmC.5300mmD.6500mm

在调车作业繁忙车站,牵出线与其相邻线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A.4000mmB.4500mmC.5000mmD.6500mm

三类传真机的垂直方向扫描的精细密度为()。 A.3.85线/mmB.7.7线/mmC.15.4线/mmD.8线/mm

客货工线铁路,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无列检作业)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A.5500mmB.5000mmC.5300mmD.4800mm

0.1mm精度的游标卡尺副尺上零线在主尺后面9mm,而副尺的第八条线与主尺上的线对齐,则所测尺寸为() A、9.0mmB、9.5mmC、9.8mmD、19.4mm

避雷线的地下延伸线采用的钢线线径为() A、4mmB、5mmC、6mmD、7mm

内直肌肌止线距角膜缘()。 A.7.7mmB.6.9mmC.6.5mmD.5.5mm

下直肌肌止线距角膜缘()。 A.5.5mmB.6.9mmC.7.7mmD.6.5mm

角膜的前表面水平及垂直曲率半径分别为()。 A.7.6mm和6.8mmB.8.0mm和7.8mmC.7.8mm和7.7mmD.7.5mm和7.0mm

诊断用X线机房的副防护铅当量厚度应是( )A.0.5mmB.1.0mmC.1.5mmD.2.0mmE.2.5mm

在柔性网中,线岔的始触点一般在两接触线相距()处。A.350mmB.400mmC.450mmD.500mm

按工艺要求在焊接处线线关裸皮应不超过( )。 A、2mmB、1mmC、2.5mmD、3mm

角膜的前表面水平及垂直曲率半径分别为()。A、7.6mm和6.8mmB、8.0mm和7.8mmC、7.8mm和7.7mmD、7.5mm和7.0mm

当线岔处两支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A、20mmB、30mmC、50mmD、80mm

电源线、地线从机柜顶部垂直上走线架,在走线架上每段绑扎距离约为()A、100mmB、200mmC、500mmD、800mm

线束布置时,线束与边角、管路的间隙确保在()以上。A、5mmB、10mmC、15mmD、20mm

单选题当线岔处两支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外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的标准值为()。A20mmB30mmC50mmD80mm

单选题内直肌肌止线距角膜缘()。A7.7mmB6.9mmC6.5mmD5.5mm

单选题栅线密度为50线/mm的光栅,其栅线间距为()A50mmB0.05mmC0.02mmD2mm

单选题栅线密度为50线/mm的光栅,其栅线间距为()。A50mmB0.05 mmC0.02mmD2mm

单选题甲板线系指长为()、宽为25mm的水平线。A250mmB300mmC350mmD400mm

单选题根据国际标准的规定,目前传真机的副扫描密度在高分辨率下为()A7.0线/mmB8.0线/mmC7.7线/mmD8.8线/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