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猝死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应该每分钟按压()次。A、60~80B、70~90C、100~120D、110~120

对猝死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应该每分钟按压()次。

  • A、60~80
  • B、70~90
  • C、100~120
  • D、110~120

相关考题: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的次数一般为每分钟( )次。

胸外心脏按压术应每分钟按压约60~80次。()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时按压的部位为胸骨( )、( )1/3交界处,按压频率为每分钟至少( )次以上。

胸外心脏按压术:每分钟按压60-80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新生儿起初需要进行胸外按压,但是重新检测心率是70次/min,你应该做什么? A.继续进行胸外按压直到心率>80次/minB.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每分钟40~60次的正压通气C.给予肾上腺素D.尝试电击复律(电击使心脏恢复功能)

初期复苏时心按压的错误做法是( )A.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下半部B.可使肋骨骨折,以保按压效果C.无效时可做开胸心脏按压D.成人每分钟按80次E.小儿每分钟按压100次

初期复苏时心按压的错误做法是A.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下半部B.可使叻骨骨折,以保按压效果C.无效时可做开胸心脏按压D.成人每分钟按压80次E.小儿每分钟按压100次

初期复苏时心脏按压的错误做法是A.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下半部B.可使肋骨骨折,以保按压效果C.无效时可做开胸心脏按压D.成人每分钟按压80次E.小儿每分钟按压100次

对电击所至的心搏骤停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法,应该每分钟挤压()次。A、60~80B、70~90C、80~l00D、100~120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次数一般为每分钟多少次?

胸外按压每分钟按压()次,掌根用力向下压()厘米 。

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成人及儿童在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婴儿在()。胸外按压频率,成人每分钟()次,儿童每分钟()次,婴儿每分钟()次。按压深度成人()厘米,儿童至少为约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

实施成人心肺复苏术时,正确的方法是()A、确认环境安全,使病人平卧于地面或硬板上B、按每分钟100-120次实施胸外心脏按压C、可做口对口人工呼吸D、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初期复苏时心脏按压的错误做法是()A、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下半部B、可使肋骨骨折,以保按压效果C、无效时可做开胸心脏按压D、成人每分钟按压80次E、小儿每分钟按压100次

对触电者进行抢救采用胸外按压要匀速,以每分钟按压70次为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5分钟B、胸外心脏按压速度成人每分钟140次C、胸外心脏按压术挤压与放松之间的比例是1:2D、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6~7厘米E、在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时,应以自身体力为限,感到疲惫则应立即停下来

及时的、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猝死病人最重要的措施,成人单人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率是30:2,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心脏按压操作时要按时替换按压人员,避免疲劳影响按压效果。

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抢救时,每分钟需按压80-100次。

给1岁以下婴儿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至少按压()次。A、50B、80C、100D、120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进行高频率按压。在心脏按压中,随着按压的进行,冠状动脉灌注压逐渐上升,高频率能够获得更有效的前向血流。因此,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以每分钟()为宜。A、100次左右B、80次左右C、60次左右D、120次左右

问答题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次数一般为每分钟多少次?

单选题对猝死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应该每分钟按压()次。A60~80B70~90C100~120D110~120

判断题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时,按压速度为每分钟60-80次。A对B错

单选题初期复苏时心脏按压的错误做法是()A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下半部B可使肋骨骨折,以保按压效果C无效时可做开胸心脏按压D成人每分钟按压80次E小儿每分钟按压100次

多选题实施成人心肺复苏术时,正确的方法是()A确认环境安全,使病人平卧于地面或硬板上B按每分钟100-120次实施胸外心脏按压C可做口对口人工呼吸D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判断题及时的、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猝死病人最重要的措施,成人单人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率是30:2,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心脏按压操作时要按时替换按压人员,避免疲劳影响按压效果。A对B错

填空题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成人及儿童在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婴儿在()。胸外按压频率,成人每分钟()次,儿童每分钟()次,婴儿每分钟()次。按压深度成人()厘米,儿童至少为约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