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1919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有内外两个版本。A、《萨哈林》B、《俄属远东史》C、《日苏政治外交史》D、《苏联对华政策》

()发现了1919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有内外两个版本。

  • A、《萨哈林》
  • B、《俄属远东史》
  • C、《日苏政治外交史》
  • D、《苏联对华政策》

相关考题:

“凡权力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这句名言是出自下列哪个文件?( )A.美国《独立宣言》B.法国《人权宣言》C.英国《自由大宪章》D.原苏联《苏俄宪法》

《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改变了对华政策,由原来的武装侵略改变为对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控制,其中的经济政策有()A.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B.增加各种形式的对华投资C.大量开设工厂D.海关、商品市场、常关、盐税的管理权仍由清政府掌握

20 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①沙俄 ②苏俄 ③苏联 ④独联体 ⑤俄罗斯A.①② B.②⑤C.②③ D.③④

以《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作为宪法序言的是( )A.1787年的美国宪法B.1791年的法国宪法C.1918年的苏俄宪法D.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 .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试析解放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持阶段的到来,日军坚持灭亡中国的前提下,对华政策是什么?

1920年4月17日苏俄对日本的照会,第一次明确、详细地开列出苟合条件。

美苏不同的对华政策演变的结果是什么?

从苏俄三次对华宣言看中苏关系的转化。

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A、《对华政策纲领》B、《反共产国际协定》C、《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D、《大陆政策》

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1917年《俄国各民族权利宣言》B、1918年《苏俄宪法》C、1924年《苏联宪法》D、1936年《苏联宪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和()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和中国人民的力量,惟恐中国发生();与此相对应,苏联在对华政策中表现出了()。

日本鸠山首相于1956年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A、《日苏联合宣言》B、《日苏条约》C、《日苏停战协定》D、《日苏同盟条约》

长期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是()A、接触为主,遏制为辅B、遏制为主,接触为辅C、接触与遏制之间摇摆D、政治渗透、军事围堵和战略遏制

美国对华政策,惯于使用()的手段。A、接触+挑衅B、遏制+合作C、接触+遏制D、挑衅+合作

“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国共第二次合作

第一次提出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原苏联劳动立法为()A、1922年苏俄劳动法B、1970年劳动立法纲要C、1971年苏俄劳动法D、1977年苏联宪法

1918年3月,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的是()A、沙皇政府B、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苏俄政府D、苏联政府

单选题美国对华政策,惯于使用()的手段。A接触+挑衅B遏制+合作C接触+遏制D挑衅+合作

单选题第一次提出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原苏联劳动立法为()A1922年苏俄劳动法B1970年劳动立法纲要C1971年苏俄劳动法D1977年苏联宪法

判断题1920年4月17日苏俄对日本的照会,第一次明确、详细地开列出苟合条件。A对B错

问答题美苏不同的对华政策演变的结果是什么?

问答题从苏俄三次对华宣言看中苏关系的转化。

单选题()发现了1919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有内外两个版本。A《萨哈林》B《俄属远东史》C《日苏政治外交史》D《苏联对华政策》

单选题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1917年《俄国各民族权利宣言》B1918年《苏俄宪法》C1924年《苏联宪法》D1936年《苏联宪法》

多选题下列选项巾属苏联“法典化”时代颁布的法典有 (. )A《苏俄刑法典》B《苏俄土地法典》C《苏俄劳动法典》D《苏俄海商法典》E《苏俄海关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