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词中提到“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是指()。A、戊戌变法B、立宪运动C、洋务运动D、慈禧政变

悼词中提到“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是指()。

  • A、戊戌变法
  • B、立宪运动
  • C、洋务运动
  • D、慈禧政变

相关考题: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立宪运动D.辛亥革命

梁启超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以1894年的()最为著名。 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洋务运动

《清史稿》载:光绪帝“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这里的“发奋自强之计”是指()。A.实行维新变法B.推动预备立宪C.创建近代海军D.废除科举制度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

戊戌变法的必然性因素不包括()。A、战败促使统治者意识到亡国的严重性B、慈禧受到各个阶层的舆论压力C、光绪帝接管权力,为国负责D、洋务运动全面失败

张謇公开参加的政治活动,并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是在()。A、立宪运动B、戊戌变法C、东南互保D、兴办教育

慈禧太后死于戊戌变法之前。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该历史称()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同光新政D、同治中兴

慈禧太后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了戊戌政变,废除了戊戌变法提出的一切政策。

慈禧发动政变是在哪一个帝王期间:()A、嘉庆B、咸丰C、同治

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鸦片战争一中法战争一甲午战争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一戊戌政变—清末新政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中国的现代化的起点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立宪运动D、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派,发动了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戊戌政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宫廷政变。

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的正式启动。A、新政B、预备立宪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立宪运动D、辛亥革命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慈禧发动政变是在哪一个帝王期间?

单选题中国的现代化的起点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立宪运动D辛亥革命

单选题悼词中提到“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是指()。A戊戌变法B立宪运动C洋务运动D慈禧政变

判断题慈禧太后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了戊戌政变,废除了戊戌变法提出的一切政策。A对B错

单选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该历史称()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同光新政D同治中兴

单选题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的正式启动。A新政B预备立宪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单选题1913年以恭亲王溥伟为首在青岛发动了封建复辟,因泄密流产,史称()。A“辛酉政变”B“戊戌变法”C“癸丑复辟”D“洋务运动”

判断题“戊戌政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宫廷政变。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