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的设置条件,正确的是()。A各监测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B监测点设置应避开干扰地带,如交通要道等C监测点周围10~15m范围内不应有局部污染排放源D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采样器进行平行采样时,应保持一定间距,防止相互影响

多选题
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的设置条件,正确的是()。
A

各监测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 

B

监测点设置应避开干扰地带,如交通要道等 

C

监测点周围10~15m范围内不应有局部污染排放源 

D

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采样器进行平行采样时,应保持一定间距,防止相互影响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关于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不正确的是()。A、预测点的位置应覆盖现状监测点B、预测点的数量应大于现状监测点C、预测点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D、预测范围应大于或等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某拟建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区内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应重点设置在( )。A.商业区B.学校C.居民点D.一类功能区

某拟建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区内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应重点设置在()。A:商业区B:学校C:居民点D:一类功能区

某新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续监测6天B.布设5个监测点C.必须进行二期监测D.应在监测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加密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现状调查补充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有()。A. 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B. 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C.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其他污染物,可监测其空气质量平均浓度D. 监测布点应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上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现状监测布点: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范围内每个土壤类型的表层样监测点,应尽量设置在受人为污染的区域B.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表层样监测点设置应考虑所在地地形特征、地面径流方向C.项目占地范围以及可能影响区域已存在污染风险的,应在可能影响最重的区域布设监测点D.现状监测点设置应与兼顾土壤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是()。A:至少设6个监测点B:只设4个监测点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的分布情况而定D:监测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以下各监测期大气现状监测点位设置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的是()。A:各监测期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监测点位置应重合,加密监测点位应依据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B:所有监测点位均应依据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C:敏感点监测点位应依据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加密监测点位不变D:所有检测点位不随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A. 短期浓度 B. 长期浓度C. 季平均浓度 D. 年平均浓度

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个。A:6B:8C:10D:12

现状监测布点数量: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范围内的每个土类型应至少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B.涉及入渗途径影响的,主要产污装置区应设置柱状样监测点C.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可在最大落地浓度点增设柱状样监测点D.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在占地范围外的上、下游各设置一个表层样监测点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项目污染源 E 方位 2.2km 处为自然保护区实验, 所在地常年、夏季、冬季的主导风向分别为 N、 S、NW,拟在 1 月份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至少在项目约 N、W、S、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S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B.至少在项目约 N、W、S、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N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C.至少在项目约 NW、SW、SE、N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SE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D.至少在项目约 NW、SW、SE、NE 方向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 1 个监测点,并在约 NW 方向设 1 个加密点

某建设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利用临近评价范围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近5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可利用临近评价范围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C.若临近评价范围的其他项目有近5年的现状监测资料,可适当减少项目监测点位D.若临近评价范围的其他项目有近3年的现状监测资料,可适当减少项目监测点位

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原则是在评价区内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B、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5个C、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6个D、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方面的内容。A、大气污染源调查B、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C、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D、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没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监测点数应()。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B、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C、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D、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的布点方法,主要有()。A、扇形布点B、网络布点C、功能布点D、同心圆布点

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的设置条件,不正确的是()。A、各监测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B、监测点周围10~I5m范围内不应有局部污染排放源。C、监测点设置应避开于扰地带,如交通要道等D、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采样器进行平行采样时,可将采样器放置于同一位置

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的设置条件,正确的是()。A、各监测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B、监测点设置应避开干扰地带,如交通要道等C、监测点周围10~15m范围内不应有局部污染排放源D、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采样器进行平行采样时,应保持一定间距,防止相互影响

单选题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个。A6B8C10D12

单选题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改扩建项目,项目周边地形复杂、敏感点较多,拟进行两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以下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B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各监测期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重合D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

多选题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下列正确的是()。A应本着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原则B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如没有,可安排1~3个监测点C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10个D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6个。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数正确的有()。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D三级评价项目应该设置2~3个监测点

不定项题某新建公路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在评价范围内无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和监测资料,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说法正确的有()A因为是三级评价,可以不用现状监测B沿公路线路线性布设监测点C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评价范围内设置监测点位D监测点位数至少为2个

不定项题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方面的内容。A大气污染源调查B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C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D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单选题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的设置条件,不正确的是()。A各监测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B监测点周围10~I5m范围内不应有局部污染排放源。C监测点设置应避开于扰地带,如交通要道等D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采样器进行平行采样时,可将采样器放置于同一位置

单选题某新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续监测6天B布设5个监测点C必须进行二期监测D应在监测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加密布点

单选题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原则是在评价区内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B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5个C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6个D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