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确定塑性指数时,液限以76克圆锥仪入土深度()毫米为准;塑性以搓条法为准。A10mm或17mmB8mmC2mmD5mm

单选题
确定塑性指数时,液限以76克圆锥仪入土深度()毫米为准;塑性以搓条法为准。
A

10mm或17mm

B

8mm

C

2mm

D

5mm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关于土的塑性指数叙述正确的是( )。A.塑性指数是液限和缩限的差值B.塑性指数是塑限和缩限的差值C.塑性指数是液限和塑限的差值D.塑性指数是判定砂质土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

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

某黄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60mm,该地区铁路基床填筑时应选用( )。A. Q1黄土,液限≤32,塑性指数≤12 B. Q2黄土,液限>32,塑性指数>12C. Q3黄土,液限≤32,塑性指数≤12 D.古土壤,液限>32,塑性指数>12

土的水理性质一般指的是粘性土的()A、液限、塑限B、液限、塑性指数C、液性指数、塑限D、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确定塑性指数时,液限以76克圆锥仪入土深度()毫米为准;塑性以搓条法为准。A、10mm或17mmB、8mmC、2mmD、5mm

搓滚法可以确定的界限含水率为()。A、液限B、塑限C、缩限D、塑性指数

在粘性土定名时,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测定的液限计算。A、10mmB、12.5mmC、15mmD、20mm

黏性土按塑性图分类时主要考虑下述()指数。()A、液限B、塑限C、液性指数D、塑性指数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塑性指数是指()。A、相应于76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7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得到B、相应于76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得到C、相应于80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7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得到D、相应于80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得到

水利行业规范规定,液限以锥体入土深度为()mm时土的含水率为准。A、17B、15C、12D、10

液限测定方法有()A、联合测定法B、圆锥仪法C、碟式仪法D、搓条法

液限测试的方法有()A、联合测定法B、圆锥仪法C、搓条法D、碟式仪法

土的塑性指标是指()。A、液限(ωL)B、液限(ωL)、塑限(ωP)和塑性指数(IP)C、塑性指数(IP)D、塑限(ωP)

塑限测定方法有()A、联合测定法B、圆锥仪法C、碟式仪法D、搓条法

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A、塑性B、塑性指数C、液限D、液限指数

测定塑性指数时采用的液限值为下列()。A、76g圆锥仪沉入土中17mm深度的含水量B、76g圆锥仪沉入土中10mm深度的含水量C、100g圆锥仪沉入土中17mm深度的含水量D、100g圆锥仪沉入土中10mm深度的含水量

按"土工试验标准",()是错误的。()A、测定黏性土的液限可用液塑限联合测试法和碟式仪法B、测定黏性土的塑限可用搓条法C、收缩皿法适用于测定胀缩性土的塑限D、联合测定法测液塑限时圆锥入土深度宜分别为3~4mm、7~9mm、15~17mm

单选题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A塑性B塑性指数C液限D液限指数

单选题测定塑性指数时采用的液限值为下列()。A76g圆锥仪沉入土中17mm深度的含水量B76g圆锥仪沉入土中10mm深度的含水量C100g圆锥仪沉入土中17mm深度的含水量D100g圆锥仪沉入土中10mm深度的含水量

单选题土的塑性指标是指()。A液限(ωL)B液限(ωL)、塑限(ωP)和塑性指数(IP)C塑性指数(IP)D塑限(ωP)

单选题搓滚法可以确定的界限含水率为()。A液限B塑限C缩限D塑性指数

单选题下面关于液塑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铁路标准试锥质量76g、锥体入土深度10mm的含水率为液限B公路标准试锥质量100g、锥体入土深度20mm的含水率为液限C《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是采用76g锥、入土深度17mm的液限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的D铁路标准与公路标准塑限的取值方法也是不相同的

单选题土的水理性质一般指的是粘性土的()A液限、塑限B液限、塑性指数C液性指数、塑限D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多选题液限测试的方法有()A联合测定法B圆锥仪法C搓条法D碟式仪法

单选题水利行业规范规定,液限以锥体入土深度为()mm时土的含水率为准。A17B15C12D10

多选题塑限测定方法有()A联合测定法B圆锥仪法C碟式仪法D搓条法

多选题黏性土按塑性图分类时主要考虑下述()指数。()A液限B塑限C液性指数D塑性指数

多选题液限测定方法有()A联合测定法B圆锥仪法C碟式仪法D搓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