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低压电缆进户,电缆穿墙时最好穿在保护管内,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

采用低压电缆进户,电缆穿墙时最好穿在保护管内,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


相关考题:

电缆穿管敷设时,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 A、1B、1.5C、2D、3

电缆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的外径的()倍。 A.3B.2C.1.5D.2.5

电缆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

电缆进盘时,应加保护管,电缆保护管的内径应为电缆直径的()倍。A1.2~1.5;B1.5~2;C2~2.5;D2.5~3.0。

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等电缆保护管除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其内径不应小于()。A、50mmB、100mmC、150mmD、200mm

电缆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A、1.5倍B、2倍C、2.5倍D、3倍

穿管敷设室内用户电缆时,单根电缆穿管敷设保护管内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倍,两根电缆穿管敷设保护管内径应大于最粗电缆直径的3倍。

电缆敷设直线段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保护管弯制后的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

电缆在室内敷设时,应尽量明敷。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应穿管,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A、1倍B、1.5倍C、2倍D、2.5倍

穿越路面、建筑物和引出地面高度小于等于2米的部分,均应穿在保护管内,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A、1.5倍B、1.8倍C、2倍

电缆敷设时,穿越路面和建筑物及引出地面高度在2m以下的部分,均应穿在保护管内,保护管的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每根1管。

对电缆保护管的规定有()A、电缆需要穿保护管敷设时,管子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B、电缆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C、每根管子最多不应超过2个弯头,直角弯不应多于2个。D、排管的管孔内径,不宜小于75mm。

电缆保护管的长度在30m以下时,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在进行保护管配管时,要注意保护管内径和管内穿的电缆数。通常电缆的直径之和不能超过保护管内径的()。A、1/3B、1/2C、2/3D、1/4

配管时,要注意保护管内径和管内穿的电缆数,通常电缆的直径之和不能超过保护管的2/3。

电缆布线要求: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或电缆通过墙、楼板时,应穿钢管保护,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

电缆敷设于保护管中时,正确的规定是()。A、管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B、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0倍;C、管顶距地面不小于0.8m;D、并列管之间应保持0.5m的间距。

在进行保护管配管时,要注意保护管内径和管内穿电缆数。通常电缆的直径之和不能超过保护管内径的()。A、1/3B、1/2C、2/3D、1/4

电缆在穿管时,对保护管的要求正确的有:()A、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应小于100mmB、每根电缆管最多不超过2个弯头C、每根电缆管最多不超过3个弯头D、保护管埋入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200mm.

电缆穿管保护时,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A、1倍B、1.5倍C、2倍D、2.5倍

电缆穿墙或楼板时,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选择电缆保护管的管径应()。A、电缆保护管的选择按规定是保护管的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B、若保护管过长,超过30m或在很短的距离内连续拐弯则保护管内径还应适当加大C、电缆保护管的选择按规定是保护管的内径可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D、若保护管过长,在很短的距离内连续拐弯则保护管内径不需加大

所有穿管保护的电缆,其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长在30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倍。

电缆进盘时,应加保护管,电缆保护管的内径应为电缆直径的()倍。A、1.2~1.5;B、1.5~2;C、2~2.5;D、2.5~3.0。

单选题电缆穿管敷设时,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A1B1.5C2D3

判断题采用低压电缆进户,电缆穿墙时最好穿在保护管内,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A对B错

多选题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电缆在排管内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A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B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C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D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