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有较大的负误差,即表转慢了,线损率表现为减小。

Ⅰ、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有较大的负误差,即表转慢了,线损率表现为减小。


相关考题:

Ⅰ、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有较大的负误差,即表转慢了,线损率表现为减小(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对新装及运行中电能表进行()和()现场校准,以保证计量用电能表误差的在正常范围内,保证计量装置准确性。

计量装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是指电能表的()误差超出电能表本身的准确等级。A相对B绝对C实际D记录

有一高压电能计量柜,电能计量装置的电流回路为二相四线接线,电流回路的负载有失压计时仪、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请画出该电能计量装置电流回路接线的展开图。

计量装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是指电能表的什么误差超出电能表本身的准确等级?

减小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的措施有哪些?

I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有功电能表用0.5级,无功电能表用2.0级,互感器用0.5级。

电能表的电流回路、电压回路的电气特性对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影响有哪些?

除()单纯导致统计线损比技术线损增大外,其他因素既有可能使线损增大也有可能使线损减小。A、计费电能计量装置的正确性B、抄表的同时性C、漏抄和错抄D、窃电

某供电所红三115线路的用户东大红砖厂,使用两台配变,其中一台容量为125kVA,检查人员现场测量运行电流为120A,运行电压为375V,电能表常数为600r/kWh,电流互感器倍率为200/5,现场实测电能表转一圈是9S,经计算表转一圈应为3.85S,误差为-57.2%。经用瓦秒法测试有部分电能计量表计误差为负,表慢的幅度较大,检查表计接线和电流互感器接线及复核倍率均正确。因此,基本判断是电能表出现了故障,但经局计量室校验电能表计量准确,安装后测量还是负误差。试分析现场电能表瓦秒法测试为负的原因。

感应系交流电能表满载调整过程中,始终显示较大的负误差,这时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正确与否,特别是电压、电流铁芯间的工作气隙是否(),而减小了驱动力矩。

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与否,是线损率准确与否的前题。

Ⅰ类计量装置电能表准确等级为有功电能表0.5级、无功电能表1.0级。

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校验时,()打开电能表罩壳和现场调整电能表误差。A、允许B、不允许

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实质上是()A、互感器的合成误差B、电能表和互感器的合成误差C、电能表测量电能的线路附加误差D、电能表的误差、互感器的合成误差以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引起的误差总和

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实质上是()。A、互感器的合成误差;B、电能表的误差、互感器的合成误差以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引起的误差的总和;C、电能表测量电能的线路附加误差;D、电能表和互感器的合成误差。

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每2——3年轮换1次的有?()A、Ⅰ类电能表B、Ⅱ类电能表C、Ⅲ类电能表D、Ⅳ类三相电能表

Ⅲ类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的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和2.0级。

I类计量装置的有功电能表用0.5级,无功电能表用2.0级,互感器用0.5级。

安装主副表的电能计量装置以实际误差较小的电能表所计电量作为电费结算依据。

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就是电能表的误差和电压互感器的误差、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三者之和。

对于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单相电能计量装置,由于电流互感器一、二次极性端不对应,将造成()A、电能表反转B、电能表不转C、电能表转速变慢D、电能表仍正转

10kV高供高计用户专变计量点计量电能表配置方式有()。A、三相三线多功能电能表B、Ⅰ、Ⅱ类客户配0.5S级有功电能表C、III类客户配1.0级有功电能表D、III类客户配2.0级无功电能表

抄表人员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外观常规检查的内容有()。A、箱锁B、表封C、计量装置运行状态D、电能表误差

造成线损率升高的原因有()。A、供售电量抄表时间不一致,抄表例日变动,提前抄表使售电量减少B、由于检修-事故等原因破坏了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以及电压低造成损失增加C、由于季节-负荷变动等原因使电网负荷潮流有较大变化,使线损增加D、一、二类表计有较大的误差(供电量正误差-售电量负误差),或供电量多抄错算

计量装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是指电能表的()误差超出电能表本身的准确等级。A、相对B、绝对C、实际

填空题Ⅰ类、Ⅱ类电能计量装置配电能表、电流互感器准确度。依据《协调统一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条款》国家电网科〔2011〕12号文协调方案对于Ⅰ类电能计量装置配电能表采用0.2S级、电流互感器采用0.2S级;对于Ⅱ类电能计量装置配电能表采用()或()、电流互感器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