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害虫的发生期测报中,一般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50%左右,当作划分始盛期的数量标准。

在害虫的发生期测报中,一般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50%左右,当作划分始盛期的数量标准。


相关考题:

某虫态始盛期为该虫态达到百分之A.10B.20C.50D.80

各种害虫的不同虫态都要求有一定的发育起点温度才开始生长发育,完成某一阶段或整个世代需要一定的()。

森林害虫各虫态或虫龄期在林间出现的数量规律是:开始为个别零星出现,而后数量渐增,到一定时候急剧增加而达高峰。随后相反,数量急剧下降,转而缓慢减少,直到最后消逝。

在害虫的发生期测报中,常将某一虫态或某一龄期的发生期,按其种群内所有个体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进度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止期。

LD50表示:()A、杀死害虫种群50%个体所需的浓度B、抑制病菌50%孢子萌发所需的剂量C、杀死害虫种群50%个体所需的剂量D、杀死害虫种群90%个体所需的剂量

植物检疫的依据的害虫的防治原理是()。A、控制害虫种群数量B、压低虫源基数C、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D、控制害虫危害

害虫发生期的预测,主要预测害虫某一虫态出现的()期、()期、()期,以便确定防治最适时期。

期距预测法是根据历史积累的资料,找出害虫自然种群各虫态或各世代之间的生长历期,时间间距的天数就叫做"期距"。

发育进度预测法是先在林间调查或室内饲养观察,获得某一虫态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数量,并绘制分布曲线,以此曲线作为预测的起始线(也叫基准线),加上以后虫态的发育历期,预测以后相应的虫态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止期。

一个虫态在某一地区出现数量达一个虫态总数的50%则称为()。A、始见期B、始盛期C、高峰期D、盛末期

一个虫态在某一地区出现数量达一个虫态总数的50%则称为()。

一种虫态达到50﹪时为该虫态的始盛期。

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

采用熏蒸的办法防治害虫,目的是将所有的虫种的各个发育阶段全部杀死。

在累计虫量百分率与日期关系的“S”形曲线上,虫量达16%所对应的日期可以认为是害虫发生的始盛期期,50%对应的日期为高峰期期,84%对应的日期为()期。

多选题某种林木害虫种群数量剧增,达到猖獗为害的程度时,常称为森林害虫的大发生,其前提是要有(),并经历一段过程。A植物B土壤C虫源D发生基地

判断题在害虫的发生期测报中,常将某一虫态或某一龄期的发生期,按其种群内所有个体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进度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止期。A对B错

多选题造成农作物虫害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虫源B适宜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C害虫有一定的种群密度D田间具有害虫为害的寄主作物E作物易受虫害的生育期与害虫发生期相遇

判断题森林害虫各虫态或虫龄期在林间出现的数量规律是:开始为个别零星出现,而后数量渐增,到一定时候急剧增加而达高峰。随后相反,数量急剧下降,转而缓慢减少,直到最后消逝。A对B错

单选题LD50表示:()A杀死害虫种群50%个体所需的浓度B抑制病菌50%孢子萌发所需的剂量C杀死害虫种群50%个体所需的剂量D杀死害虫种群90%个体所需的剂量

判断题在害虫的发生期测报中,一般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50%左右,当作划分始盛期的数量标准。A对B错

判断题发育进度预测法是先在林间调查或室内饲养观察,获得某一虫态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数量,并绘制分布曲线,以此曲线作为预测的起始线(也叫基准线),加上以后虫态的发育历期,预测以后相应的虫态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止期。A对B错

填空题在进行害虫发生期预测时,根据害虫每代或虫态的发育历期,结合下段时间的温度等有关环境条件,推算下代或下一虫态的发生期,称为(),根据害虫某虫态或虫龄发生峰日相距防治适期的天数进行预测,称为()。

填空题害虫发生期的预测,主要预测害虫某一虫态出现的()期;()期;()期,以便确定防治最适时期。

填空题在累计虫量百分率与日期关系的“S”形曲线上,虫量达16%所对应的日期可以认为是害虫发生的始盛期期,50%对应的日期为高峰期期,84%对应的日期为()期。

填空题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到()时称为 该虫态始盛期 ,达到()时为高峰期,达到()为盛末期。

判断题期距预测法是根据历史积累的资料,找出害虫自然种群各虫态或各世代之间的生长历期,时间间距的天数就叫做"期距"。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