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关于公民环境保护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民应当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B.《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C.公民应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D.《环境保护法》对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条例》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由倡导性上升为义务性条款,并明确了对生活垃圾混投混放、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等行为的处罚措施。这意味着北京的垃圾分类从此步入强制时代。
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势在必行【背景链接】2019年5月29日,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就关于“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办理情况作报告时表示,北京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实现全覆盖。报告提出,严格查处收运企业“混装混运”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提出观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多年却效果不佳,说明面对复杂的主客观情况,单纯倡导鼓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法推行强制分类。【综合分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就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但如今各种垃圾混杂依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首先混装混运现象影响了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居民小区和环卫系统对分类垃圾桶都普遍采取垃圾混收,回收人员将不同桶中的垃圾倒入同一回收车中,分好的垃圾也再次被混到一起。其次,也存在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影响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效果情况。垃圾投放主体和收运主体都没有很好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两者之间的互不信任也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难度。推行垃圾分类的难度,不仅来自主观因素,还来自客观环境。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并实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运输,就必须重视垃圾源头减量问题,必须解决过度包装以及快递垃圾、外卖餐盒快速增长等问题。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还必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解决有害垃圾运输和处置能力不足,以及厨余垃圾量大、含水率高、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参考对策】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建立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要让居民明确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每一个人作为“污染者”对改善生存环境应尽的基本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同时,有关法规也必须通过绩效考核等手段,监督各级政府部门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并不断对现有的设施进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加强垃圾分类法治建设、建立有关处罚机制,也有利于健全垃圾分类的市场运行机制,要以法律手段严格禁止收运企业的“混装混运”行为,决不让不合格收运主体干扰首都垃圾分类市场。在建立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刚性约束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的引领带头作用。要继续深化党政机关强制分类,要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深入开展垃圾强制分类。不搞一阵风、表面化活动,要由点及面让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入脑入心,要成风化让生活垃圾分类行动逐步实现社会全覆盖。
垃圾分类惠及大众“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增加,垃圾的数量成倍地增加,而传统的垃圾处置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占用土地、增加费用等,垃圾分类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污染、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因此,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易事,实则关系民生福祉、国家永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行。实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是先导。垃圾分类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群众的思想意识还不是很强。要采取喜闻乐见、点面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真切地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日常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通过发放知识手册、集中组织培训、成立专业宣教队伍等方式,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普及,让广大民众详细了解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方法、步骤,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实效性。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建设是基础。垃圾分类必须始于制度设计。要充分借鉴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严格制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对垃圾的分类、构成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细分,对垃圾袋、垃圾筒等投放设施进行规范化设计、制作。把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村民自治内容,明确责任与义务,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实施垃圾分类的生产、生活习惯。建立激励机制,垃圾排放费按类从量计费,对垃圾分类行为实施一定的奖励,对混合排放、偷排滥放行为实施惩戒,激励公众自觉自愿地开展垃圾分类与源头减量。实施垃圾分类,政府推动是关键。“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如何真正达成垃圾分类的目标?政府部门必须把这个责任扛在肩上,把垃圾分类作为长期工作重点抓实抓细。要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形成垃圾分类的法治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长远计划扎实开展;加强资金投入,加快改造不利于垃圾分类的老旧设施,投放更多便民设施设备;加强考核监督,通过巡察、检查和考核问责等方法对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监督问效,努力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真、做实、做好。总书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所以要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追求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新《环保法》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了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B、公民只有环境知情权、监督权、享受权,没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C、公民应当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D、公民应当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关于公民环境保护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民应当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B、《环境保护法》对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C、公民应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D、《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单选题根据《绿色施工导则》,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置措施不包括( )。A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B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C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D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就地焚烧或填埋处理
单选题()是方便回收利用的主要方法,政府和企业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垃圾都进行分类处理,垃圾回收的前提是每个公民必须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因此处理垃圾必须是全民参与、举国参与的事情。法国人对垃圾进行分类是从小养成的观念,在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住户甚至会被罚款。A对包装垃圾分解处理B对包装垃圾进行分类C包装回收的严格制度规定D包装回收系统的制定和完善
多选题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接受街道办事处委托,在辖区内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社会工作者小王带领同事在街头设立宣传站,动员居民参与,但有部分居民表示垃圾分类给自己增添麻烦,不想参加相关活动。此时小于适宜的做法有( )。A聆听居民的意见,体谅他们担心添麻烦的顾虑B不与对方争辩,尊重他们不愿参与活动的决定C据理力争,强调进行垃圾分类是履行公民义务D举例说明垃圾分类的意义,动员居民积极参加E通知对方的工作单位,让其领导说服居民参与
问答题对人口为10万人的某服务区的生活垃圾进行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分类收集。对收集后的不可燃垃圾进行破碎分选后,其中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分别站40%、30%、30%。焚烧残渣(可燃垃圾的10%)和不可燃垃圾(含分类收集及分选后的)进行填埋。垃圾产生系数为1kg/人。其中可燃垃圾0.7kg/人·天,不可燃垃圾0.3kg/人·天,填埋场垃圾压实密度900kg/m3。求使用20年的垃圾填埋场的容量。
判断题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