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印度之旅》中探讨印度人在殖民下面临的诸多困境和矛盾,书中的殖民国是哪一国()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小说《印度之旅》中探讨印度人在殖民下面临的诸多困境和矛盾,书中的殖民国是哪一国()

  •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俄国

相关考题:

印度先后经历东印度公司统治和英王接管统治时期,至1847年,英国对印度进行了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英国殖民当局于()年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英属印度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A.1946B.1947C.1948D.1949

‘印度之旅’描写人在殖民下的矛盾,书中的殖民国是哪一国()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印度经受了英国270年的殖民统治()?

以下描述正确的有()。A、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加剧B、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C、印巴两国之间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D、大多巴基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并将其奉为国教

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A、殖民扩张的残暴B、种植场主的虚伪C、英荷之间的矛盾D、垄断组织的扩张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A、哥伦布曾经到达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渐趋尖锐,主要集中在()A、北欧和东亚B、印度与中国C、北美和印度D、非洲和美洲

在1859~1905年间,印度社会出现的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变化是()。A、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登上政治舞台B、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英国取代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D、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地统治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许多王公成为起义的领导者,这说明()。A、起义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的B、封建王公演化成为资产阶级C、起义以反对殖民统治为主要目的D、印度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大大缓和

19世纪上半期,亚洲尚未沦为殖民地的国家有:()A、印度尼西亚B、印度C、新加坡D、伊朗

1849年吞并(),完成了对印度的全部占领。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A、德里B、孟买C、旁遮普D、加尔各答

1954年在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举行的印度教宗教集会上,约()人在混乱和踩踏中丧生。

印度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锻造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只有明清时期的小说才能成为小说,日本和印度的不能称为小说。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称作“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它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香港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B、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日趋尖锐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东印度公司自身管理不善

促使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B、士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C、印度社会各阶层对英国殖民统治普遍不满D、英国殖民者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下面是一组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材料。 材料1:英国侵略印度,始于17世纪初。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和掠夺印度的主要工具。18世纪,印度中央政权衰微,陷入诸侯混战,1757年,英国乘机占领了当时印度最富庶的省份孟加拉,这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开端;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吞并旁遮普,整个印度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从剥削方式上看,既有以暴力为基础的赤裸裸的抢劫,也有用倾销廉价商品的方法进行的经济剥削。征收高额土地税,是英国殖民者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印度广大农民在英国殖民者和本国地主、高利贷者的双重压榨下,挣扎在死亡线上。仅1757~1815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的财富,其中2/3是以土地税的形式从农民的身上榨取来的。英国殖民者的残酷掠夺,使印度农业衰落,土地荒芜,饥谨频发,人口锐减。而英国殖民者则在印度人民流血流汗的基础上,过着骄奢的生活。 材料2:“七年战争”中,英国殖民头子克莱武在侵占孟加拉时,一人就从孟加拉金库中抢走了23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这是典型的暴力抢劫。后来,他不恬不知耻地吹嘘自己如何“节制”:“我出入于只为我自己敞开的金库,两手抓满了黄金和珠宝,……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此后十多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仅从孟加拉金库中就掠夺了526万英镑的财富。殖民国家在殖民地,除了征收赋税和劳役外,还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荷兰在印度尼西亚推行的政策就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度印西亚以产香料闻名,而香料又是欧洲一向需求的商品。荷兰殖民者垄断了印尼的香料贸易,为保持垄断价格,还规定了几种香料的种植地区,不许别的地方生产那几种香料。在香料之外,荷兰殖民者还强迫印尼农民种植咖啡、甘蔗、蓝靛和烟叶等经济作物,榨取高额利润。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用极低的价格,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或是以物易物,进行不等价交换。例如,法国殖民者在北美掠夺印第安人,主要是用廉价的布匹、铜壶和火器,换取珍贵的兽皮,如海狸、海獭皮等。我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下面是一组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材料。 材料1:英国侵略印度,始于17世纪初。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和掠夺印度的主要工具。18世纪,印度中央政权衰微,陷入诸侯混战,1757年,英国乘机占领了当时印度最富庶的省份孟加拉,这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开端;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吞并旁遮普,整个印度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从剥削方式上看,既有以暴力为基础的赤裸裸的抢劫,也有用倾销廉价商品的方法进行的经济剥削。征收高额土地税,是英国殖民者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印度广大农民在英国殖民者和本国地主、高利贷者的双重压榨下,挣扎在死亡线上。仅1757~1815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的财富,其中2/3是以土地税的形式从农民的身上榨取来的。英国殖民者的残酷掠夺,使印度农业衰落,土地荒芜,饥谨频发,人口锐减。而英国殖民者则在印度人民流血流汗的基础上,过着骄奢的生活。 材料2:“七年战争”中,英国殖民头子克莱武在侵占孟加拉时,一人就从孟加拉金库中抢走了23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这是典型的暴力抢劫。后来,他不恬不知耻地吹嘘自己如何“节制”:“我出入于只为我自己敞开的金库,两手抓满了黄金和珠宝,……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此后十多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仅从孟加拉金库中就掠夺了526万英镑的财富。殖民国家在殖民地,除了征收赋税和劳役外,还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荷兰在印度尼西亚推行的政策就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度印西亚以产香料闻名,而香料又是欧洲一向需求的商品。荷兰殖民者垄断了印尼的香料贸易,为保持垄断价格,还规定了几种香料的种植地区,不许别的地方生产那几种香料。在香料之外,荷兰殖民者还强迫印尼农民种植咖啡、甘蔗、蓝靛和烟叶等经济作物,榨取高额利润。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用极低的价格,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或是以物易物,进行不等价交换。例如,法国殖民者在北美掠夺印第安人,主要是用廉价的布匹、铜壶和火器,换取珍贵的兽皮,如海狸、海獭皮等。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B、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C、东印度公司与政府矛盾尖锐D、工业革命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

17世纪后,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印度逐步沦为()的殖民地。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单选题17世纪后,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印度逐步沦为()的殖民地。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单选题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许多王公成为起义的领导者,这说明:()A封建王公演化成资产阶级B起义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的C起义以反对殖民统治为主要目的D印度这一时期不存在阶级矛盾

单选题‘印度之旅’描写人在殖民下的矛盾,书中的殖民国是哪一国()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单选题小说《印度之旅》中探讨印度人在殖民下面临的诸多困境和矛盾,书中的殖民国是哪一国()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单选题促使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B士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C印度社会各阶层对英国殖民统治普遍不满D英国殖民者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判断题印度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锻造为一个统一的国家。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