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系统中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时,应装()只SPD,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VC应不小于VO的()倍。A、3只,1.55倍B、4只,1.15倍C、4只,1.55倍

TT系统中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时,应装()只SPD,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VC应不小于VO的()倍。

  • A、3只,1.55倍
  • B、4只,1.15倍
  • C、4只,1.55倍

相关考题:

在220/380V三相系统中电涌保护器SPD的安装,下列正确的是( )。A.在TN系统中,在N线与PE线连接处,应在3根相线与PE线间装设SPD;B.在TN系统中,在N线与PE线分开处,应在3根相线与N线间及N线与PE线间 装设SPD;C.在TT系统中,当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电源侧时,应在3根相线与PE线 间及N线与PE线间装设SPD;D.在IT系统中,应在3根相线与PE线间装设SPD。

某类型电涌保护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作这类SPD的组件,该SPD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电压开关型SPD (B)组合型SPD(C)限压型SPD (D)短路保护型SPD

在TN系统中作为间接接触保护,下列哪些措施是不正确的? ()(A)TN系统中采用过电流保护(B)TN-S系统中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C)TN-C系统中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D)TN-C-S系统中采用剩余电流保护,且保护导体与PEN导体应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连接

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在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中选择和安装电涌保护器(SPD)时, 对下列各条作出正确的选择。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跟着连续变小,通常 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做这类SPD的组件。这种SPD应属于下列( )类型。A.电压开关型SPD; B限压型SPD;C.组合型SPD; D.短路开关型SPD。

简述电源监控系统防雷设计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时应注意的问题。

安装在室外的摄像机在摄像头侧解码控制信号输入端的控制线应安装防雷保护器SPD中心控制室端端控制线可不安装防雷保护器。

()是指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做这类SPD的组件。A、电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B、电压开关型SPD 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C、限压型SPD 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D、组合型SPD combination type SPD

监控系统的网络数据线使用SPD要求()。A、监控系统的网络数据线SPD应满足各类接口设备传输速率的要求B、SPD接口的线位、线排、线序应与被保护设备接口兼容C、监控系统的网络数据线用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应≥2KAD、采用SAD器件组成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等于300AE、采用SAD器件组成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等于150A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是选择()三相配电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SPD)时的一项重要指标,TN制供电系统中安装的SPD的UC不应小于()v。

电源电涌保护器的保护模式应符合()规定A、TN接地方式下,电涌保护器宜采用相线/中线对地保护模式。在甲级电涌保护系统中的设备级﹑精细级和在乙级电涌保护系统中的设备级应采取全保护接法B、TN接地方式下,电涌保护器宜采用相线/中线对设备保护模式。在乙级电涌保护系统中C、在TT接地方式下的电涌保护器,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不共地或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时,金属氧化物电压限制型入口级SPD可位于剩余电流保护器(RCD.之负载侧,采取对地保护模式,接于各相线和中线与地之间,也可位于RCD之电源侧的接线形式。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共地﹑变压器中性D、在TT接地方式下的电涌保护器,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共地或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接地时,金属氧化物电压限制型入口级SPD可位于剩余电流保护器(RCD.之负载侧,采取对地保护模式,接于各相线和中线与地之间,也可位于RCD之电源侧的接线形式。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共地﹑变压器中性点有E、在IT接地方式下当中性线N未配出时,SPD仅在各相与地之间接入;当中性线N配出时,在中性线与地之间也应接入SPDF、在IT接地方式下当保护中性线PEN未配出时,SPD仅在各相与地之间接入;当中性线N配出时,在中性线与地之间也应接入SPD

电源电涌保护器的保护模式应符合()规定:A、TN接地方式下,电涌保护器宜采用相线/中线对地保护模式。在甲级电涌保护系统中的设备级﹑精细级和在乙级电涌保护系统中的设备级应采取全保护接法。B、TN接地方式下,电涌保护器宜采用相线/中线对设备保护模式。在乙级电涌保护系统中的设备级﹑精细级和在乙级电涌保护系统中的设备级应采取全保护接法。C、在TT接地方式下的电涌保护器,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不共地或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时,金属氧化物电压限制型入口级SPD可位于剩余电流保护器(RCD.之负载侧,采取对地保护模式,接于各相线和中线与地之间,也可位于RCD之电源侧的接线形式。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共地﹑变压器中性点有效接地时,入口级SPD接线形式接于RCD之电源侧。D、在TT接地方式下的电涌保护器,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共地或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接地时,金属氧化物电压限制型入口级SPD可位于剩余电流保护器(RCD.之负载侧,采取对地保护模式,接于各相线和中线与地之间,也可位于RCD之电源侧的接线形式。当变压器外壳与低压侧中性点共地﹑变压器中性点有效接地时,入口级SPD接线形式接于RCD之电源侧。E、在IT接地方式下当中性线N未配出时,SPD仅在各相与地之间接入;当中性线N配出时,在中性线与地之间也应接入SPD。F、在IT接地方式下当保护中性线PEN未配出时,SPD仅在各相与地之间接入;当中性线N配出时,在中性线与地之间也应接入SPD。

在TT供电系统下,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不小于()。

浪涌保护器简称SPD,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按工作原理分类的SPD。()A、电源线路SPDB、限压型SPDC、组合型SPDD、电压开关型SPD

关于电源用浪涌保护器的强制性规定条款正确的是()A、通信局(站)内使用的浪涌保护器,应经信息产业部认可的防雷产品质量检测部门测试合格B、当单个SPD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将多个SPD组合使用C、接入网站的供电系统采用的TT供电方式时,单相供电时应选择“1+1型”SPD三相供电时应选择“3+1型”SPDD、严禁将C级40kA模块型SPD进行并联组合作为80kA或120kA的SPD使用E、通信局(站)电源用防雷器应采用限压型(8/2Ous)SPD通信局(站)不应使用间隙型(开关型)或者间隙组合型防雷器

在电源系统中采用多级SPD进行过电压保护时,要注意各级SPD之间的能量配合,一般要求SPD1与SPD2之间的线长应大于多少米?SDP2与SDP3之间的线长应大于多少米?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在SPD的安装中应采用以下方法()A、电源SPD一般并联在线路中B、信号SPD一般串接在线路中C、SPD尽量靠近被保护的设备D、SPD连线要粗,连线较长时,可打成环型圈以备后用

()是指无电涌时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做这类SPD的组件。A、电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B、电压开关型SPD 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C、限压型SPD 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D、组合型SPD combination type SPD

()是指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A、电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B、电压开关型SPD 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C、限压型SPD 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D、组合型SPD combination type SPD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与其配合刀闸的电源侧,若将保护器安装在刀闸的负荷侧时,刀闸零线()安装熔丝。A、可以B、必须C、不得D、不必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标有“电源侧”和“负荷侧”时,不能反接。

单选题在TT系统或TN系统中,接于中性线和PE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SPD)动作后流过工频续流,电涌保护器(SPD)额定阻断续流电流值应大于或等于()。A50AB100AC30AD150A

单选题在TT系统中,当SPD在剩余电流保护器(RCD)的负荷侧时,UC不应小于();在TT系统中,当SPD在剩余电流保护器(RCD)的电源侧时。A1.15UB1.55UC1.55U0D1.15U0

单选题在TT系统中,当SPD在剩余电流保护器(RCD)的电源侧时,UC不应小于()。A1.15UB1.55UC1.55U0D1.15U0

填空题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是选择()三相配电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SPD)时的一项重要指标,TN制供电系统中安装的SPD的UC不应小于()v。

单选题TT系统中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时,应装()只SPD,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VC应不小于VO的()倍。A3只,1.55倍B4只,1.15倍C4只,1.55倍

填空题在TT供电系统下,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不小于()。

问答题在电源系统中采用多级SPD进行过电压保护时,要注意各级SPD之间的能量配合,一般要求SPD1与SPD2之间的线长应大于多少米?SDP2与SDP3之间的线长应大于多少米?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