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温室效应”B、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C、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D、部分替代煤和石油,改善大气质量

近年来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温室效应”
  • B、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 C、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 D、部分替代煤和石油,改善大气质量

相关考题:

可燃冰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不包括()。A、可燃冰非常不稳定B、可燃冰开采技术复杂、成本昂贵C、可燃冰开发工具难以制造D、可燃冰的开发可能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

我盟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藏几种,探明一定储量的几)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 我盟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藏( )种,探明一定储量的( )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盐、铁、金等( )种。()A、72、45、40B、86、45、30C、86、40、30D、72、40、40

储存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功实际数量是()。 A、可采储量B、探明储量C、预测储量D、地质储量

可燃冰全称甲烷气水包合物,也称作甲烷水合物、甲烷冰、天然气水合物,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B.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C.可燃冰的开采对于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尚比较困难,但相对于其他常规能源来说,其开采更安全,对于环境的影响更小D.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可燃冰,全称甲烷气水包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其成分的80%-99.9%为甲烷。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20世纪科学考察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矿产资源,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据统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数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只有美国、日本、印度及中国等国家有能力开采这种矿物质。2013年6月-9月间,我国海洋地质科技人员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但在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开采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对温压条件的控制,就可能产生如加剧温室效应、海洋生态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可以推断,对可燃冰的开采人们至今还在探索是由于:A.可燃冰在世界的分布情况尚不清楚B.开采可燃冰还缺乏成熟的科学技术C.开采可燃冰可能会引发国际纷争D.可燃冰开采对环境影响的探讨还没有定论

2017 年 5 月,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超过 7 天的稳定产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成为继日本、加拿大后,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B.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C.可燃冰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D.可燃冰如果开采不慎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将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

大英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查明和开发利用的有石油、盐卤、天然气、岩盐等,其中盐卤储量最为丰富。

关于可燃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家们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B、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多出数百倍C、燃烧后将产生比煤和石油少得多的废弃和污染物D、可以取代所有核电站

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是()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D、它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海底发现的“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故得名“可燃冰”,是新型矿产资源,其主要成分是()。A、氢气B、甲烷和水分子C、乙烷D、乙烷和水分子

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B、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

我国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仅()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我国陆上石油储量的一半。A、东海B、黄海C、渤海D、南海

人类最早开发的化石能源是()。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可燃冰

()又称为天然气水和物,具有储量丰富、能量密度大、燃烧利用污染排放少等优点。A、水溶气B、可燃冰C、页岩气D、煤层气

开发“可燃冰”将产生哪些环境效应?

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B、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C、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D、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作为能源型矿产资源,理论储量最大的是()。A、石油B、天然气C、可燃冰D、煤炭

储存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实际数量是()。A、可采储量B、探明储量C、预测储量D、地质储量

单选题作为能源型矿产资源,理论储量最大的是()。A石油B天然气C可燃冰D煤炭

单选题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B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是()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D它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多选题近年来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温室效应”B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C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D部分替代煤和石油,改善大气质量

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8年真题]可燃冰:神秘的未来能源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一种外形像冰的白色液体物质。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优质能源,俗称“可燃冰”。  能源危机让人们忧心憧憧,而可燃冰就像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珍宝,被称为“神秘的未来能源”。现在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比全世界煤碳、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的储量要多几百倍。据保守统计,全世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贮存的甲烷总量约为1.8亿m3,约合1.1万亿吨,仅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不仅储量大,而且能源高。据测算,1立方米可燃冰的燃烧值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约300千米,如果汽车能够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那么理论上就可行驶约4.8万千米。如此数量巨大的能源是人类未来能源的新希望。  但是可燃冰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可燃冰中的甲烷,其温室效应作用比一氧化碳强很多,而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开采不当,后果是灾难性的。可燃冰矿藏那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泻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造成海啸、海水毒化等巨大灾害。所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把“双仞剑”,需要小心谨慎对待。

单选题关于可燃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家们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B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多出数百倍C燃烧后将产生比煤和石油少得多的废弃和污染物D可以取代所有核电站

单选题我国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仅()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我国陆上石油储量的一半。A东海B黄海C渤海D南海

问答题开发“可燃冰”将产生哪些环境效应?

单选题()又称为天然气水和物,具有储量丰富、能量密度大、燃烧利用污染排放少等优点。A水溶气B可燃冰C页岩气D煤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