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日,保证公众参与的重要立法()正式施行,明确了对公众和专家参与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和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的意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3年9月1日,保证公众参与的重要立法()正式施行,明确了对公众和专家参与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和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的意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A、《环境保护法》
  • B、《环境影响评价法》
  • C、《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相关考题:

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A、第三方评估B、中介评定C、专家鉴定D、公众参与

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 )政府立法机制。A、公众主导B、公众参与C、公众监督D、公众评估

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具体要求是()。 A、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B、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C、完善人大对政府立法的指导机制D、完善党对政府立法的领导工作机制

《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众参与的重点领域,包括()等。

目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般形式有参与听证会,其中立法听证于()施行。A、2000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

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A、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B、保证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权C、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D、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什么是公众参与原则?该原则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了()这几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第一次通过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A、村民自治B、居民自治C、社区D、居委会E、单位

()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A、立法调查B、论证会C、听证会D、座谈会

联系实际阐述公众参与对政府确定决策议题的重要性。

下列选项中属于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是()。A、某省政府就某项立法的草案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B、某市政府就某项立法事项开展座谈会C、某省政府就某项涉及群众利益的立法事项向公众开展听证会D、某市政府就某项需要保密的立法草案通过网络向公众征集意见

要保证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参与,必须具有以下的基本条件:()A、要有必须的制度设计。B、要有相应的公共管理文化。C、公众必须的参与能力和信息。D、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和()两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

立法机关要通过()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A、立法听证B、通过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C、人民裁判D、公众参与

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但是不能让公众参与,因为立法是国家立法机关的职责

通过公众参与的过程,更加明确项目或计划的目标及要求,重新思考获得最优方案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了社会公众全员参与的什么目标()A、提高项目实施效率B、改善项目管理环境C、提升项目决策质量D、其他

判断题社区的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条件。A对B错

多选题要保证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参与,必须具有以下的基本条件:()A要有必须的制度设计。B要有相应的公共管理文化。C公众必须的参与能力和信息。D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单选题()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A立法调查B论证会C听证会D座谈会

多选题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A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B保证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权C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D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多选题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了()这几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第一次通过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A村民自治B居民自治C社区D居委会E单位

单选题目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般形式有参与听证会,其中立法听证于()施行。A2000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

单选题关于有色矿山环评公众参与正确的是()。A公众参与就是为了取得公众对矿山建设的同意,只要公众不同意,环评就不能批复;B公众参与只要想办法让公众个体全部同意就可以了;C公众参与是对环评报告书提出建议、意见的过程,也是对矿山开采规划、计划了解、熟悉、接受的过程.

多选题立法机关要通过()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A立法听证B通过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C人民裁判D公众参与

判断题民主立法就是积极探索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与形式,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必征求专家的建议和意见。A对B错

判断题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但是不能让公众参与,因为立法是国家立法机关的职责A对B错

填空题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和()两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