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瑞康治疗双相躁狂前四天的治疗剂量正确的是()A、第1日50毫克B、第2日200毫克C、第3日300毫克D、第4日400毫克E、第6日可进一步将剂量调至每日800毫克

思瑞康治疗双相躁狂前四天的治疗剂量正确的是()

  • A、第1日50毫克
  • B、第2日200毫克
  • C、第3日300毫克
  • D、第4日400毫克
  • E、第6日可进一步将剂量调至每日800毫克

相关考题:

第 81 题 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是(  )

关于销售第2类精神药品的零售企业,叙述正确的是A、应凭执业药师出具的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第2类精神药品B、应凭执业助理医师出具的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第2类精神药品C、应凭医师出具的处方,按医嘱剂量销售第2类精神药品D、应凭执业医师出具的处方,按医嘱剂量销售第2类精神药品E、应凭执业医师出具的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第2类精神药品

乙肝疫苗在正常人群的接种方案是A、时间为出生第0、1、6个月,接种剂量为10μg/次B、时间为出生第0、1、6个月,接种剂量为5μg/次C、时间为出生第0、3、6个月,接种剂量为10μg/次D、时间为出生第2、4、6个月,接种剂量为5μg/次E、时间为出生第1、2、6个月,接种剂量为10μg/次

潜伏梅毒应在治疗后的()进行非螺旋体血清定量试验评价疗效 A、第 1、第 6、第12个月B、第 3、第 9、第18个月C、第 6、第 12、第24个月D、第 9、第 15、第30个月

HIV感染合并梅毒应在治疗后()进行非螺旋体血清定量试验评价疗效 A、第1、第6、第 12、第18个月B、第 3、第 9、第 15、第21个月C、第 6、第 12、第 18、第24个月D、第 9、第 15、第 21、第27个月

单克隆抗体属于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中A、第1类B、第2类C、第3类D、第4类E、第5类

思瑞康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时,应做到足量治疗:第1天100MG,第2天200MG,第3天300MG,第4天400MG.到第6天可进一步将剂量调至()以上A、500MGB、600MGC、700MGD、800MGE、以上都正确

思瑞康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所推荐的有效剂量范围包括()A、50mg-200mgB、200mg-400mgC、400mg-600mgD、600mg-800mgE、400mg-800mg

思瑞康单药治疗双相躁狂急性发作的研究证明:思瑞康能够显著改善杨氏躁狂量表的项目有()A、自知力、外表B、破坏攻击行为、易激惹C、活动增多、心境高涨D、睡眠、性兴趣E、思维内容、思维联想、语速语量

使用思瑞康治疗躁狂的原因是()A、思瑞康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B、精神分裂症的许多症状与急性躁狂发作重叠C、抗精神病药常被用于治疗躁狂发作D、思瑞康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已证实有稳定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E、思瑞康治疗躁狂发作的前期研究提示思瑞康对躁狂、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都有明显改善

利醅酮,奥氮平,思瑞康都已被FDA批准了双相躁狂的适应症,被FDA批准了用于单药治疗双相抑郁适应症的药物是()A、思瑞康B、奥氮平C、利培酮D、齐拉西酮

思瑞康治疗双相躁狂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研究结果表述正确的是()A、思瑞康和安慰剂组因不良事件退出率无显著差异B、思瑞康和安慰剂组EP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C、思瑞康和安慰剂组SAS,BARS评分变化有显著差异D、思瑞康和安慰剂组疗效无显著差异E、以上都不是

思瑞康单药治疗双相躁狂起效研究显示思瑞康起效时间是()A、4天B、5天C、6天D、7天E、以上都不是

对双相障碍I型急性躁狂或双相II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的不包括()A、拉莫三嗪B、丙戊酸盐C、锂盐治疗D、思瑞康E、卡马西平

腰丛的组成是()A、第1~5腰神经前支B、第11、12胸神经前支、第1~3腰神经前支C、第12胸神经前支、第1~4腰神经前支D、第12胸神经后支、第1~4腰神经后支E、第1~5腰神经后支

重复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I剂量()A、应比第1次增加B、应比第1次减少C、应与第1次一样D、如第1次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可适当增加E、如第1次治疗好转而未痊愈,应适当减少剂量

重复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131I剂量()A、应比第1次增加B、应比第1次减少C、应与第1次一样D、如第1次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可适当增加E、如第1次治疗好转而未痊愈,应适当减少剂量

锁骨下动脉被前斜角肌覆盖的是()。A、第1段B、第2段C、第3段D、第4段E、第5段

阿瑞匹坦胶囊(意美)说明书推荐的“单次给药剂量”是()。A、80mgB、125mgC、首次125,第2,第3次80mgD、首次80,第2、第3次125mg

多选题重复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131I剂量()A应比第1次增加B应比第1次减少C应与第1次一样D如第1次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可适当增加E如第1次治疗好转而未痊愈,应适当减少剂量